“排球专项训练实践与理论”是面向北京体育大学中国排球运动学院本科学生和教育学院排球专项本科学生开设的专业方向课,也是本专项学时数最多的必修课程。
本课程由中国排球运动学院排球专项训练课的教学团队(图1)、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教育学院共同完成。为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团队成员共同研讨,在遵循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基础上,深入挖掘思*元素与专项教学相结合的创新点,打造出具有鲜明特色的“排球专项训练实践与理论”课程思*的教学方案。现将前期经验总结凝练以供参考。
图1中国排球运动学院排球专项训练课的教学团队
壹
建设突出课程特点的课程思*课
排球专项训练实践与理论通过系统的排球专项训练与竞赛,培养学生优良的心理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全面、系统、规范地掌握现代排球运动的技战术,提高专项技术、战术、体能、心理、智能训练水平;通过排球专项理论的教学与实践,使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排球运动的理论知识,掌握排球专项技术、战术理论与方法,掌握排球专项训练的组织与实施,掌握排球专项科研方法。使学生具有排球专项训练和科研的实践能力。
基于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课程团队经12次集中研讨,初步确立了排球专项训练实践与理论课程思*建设的路径:融什么:思*元素的挖掘→怎么融:课程思*的教学设计→如何做:课程思*的教学实施。
课程还采用了精品课程“排球”混合式教学改革的研究成果,以翻转课堂教学理念为依据,以排球慕课教学资源为支撑,以SPOC课堂形式组织教学,通过学堂在线平台播放女排精神相关视频供学生课下观看,以丰富学生了解排球项目精神文化的方式和渠道。
固定布局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图2课程思*的教学总体设计
体育强国、教育强国、健康中国三大国家战略,赋予北京体育大学为国家培养具有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具备创新精神的一流本科精英人才的重任。本课程依据学校培养目标,构建基于排球专项学生竞技能力结构的“3阶+5维”课程教学目标体系。初阶旨在培养运动能力与基本技术,包括一般运动能力、各项基本技战术、一般体能、一般心理品质、基本文化素养,是基础技能目标;中阶重在专项思维意识与专项竞技能力,培养学生专项身体素质、排球技战术运用、专项心理品质、排球理论知识、排球思维意识,是专项素质目标;高阶的主要内容是体育精神与排球文化,培养学生女排精神、团队文化、冠*思维、格局境界,是人格情感目标。
本课程的性质是专项技术训练课,课程思*的建设思路是以排球运动文化为切入点,以女排精神为思*元素,以运动队团队文化建设为重点,以教学、训练、比赛为路径,以专项课程建设为根本,以竞技能力训练为抓手,以自然融合为原则。课程思*建设的重点是运动队的团队文化建设,将抽象的女排精神和排球文化落实在环境布置、教学训练实践中,通过教学情境设计,将思*元素自然融入,让学生在运动项目的训练比赛中体会和践行女排精神。
贰
“课程思*”元素挖掘
1.行为层面文化:把女排精神外化于行,体现在训练和比赛中。
2.精神层面文化:把女排精神内化于心,掌握女排精神的实质和精髓;培养运动员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在弘扬以女排精神为代表的中华体育精神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每节课课前向国旗行注目礼,体现爱国主义的女排精神,强烈的仪式感使学生更快得进入训练状态,保证课程质量。(图3)
3.制度层面文化:制定队规队纪,统一行为规范。
4.物质层面文化:用标语口号、服装、场地营造文化环境。
固定布局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图3课前向国旗行注目礼,体现爱国主义的女排精神
体育馆授课场地的两侧有我校冠*班培养的中国女排世界冠*队员光荣榜和我校女排荣获大学生比赛冠*的获奖照片,全方位营造主题文化环境。
图4荣誉照片
体育馆授课场地的两侧有我校冠*班培养的中国女排世界冠*队员光荣榜和我校女排荣获大学生比赛冠*的获奖照片,全方位营造主题文化环境。
叁
挖掘特色,积极创新
(一)课程特色
挖掘体育自身蕴含的丰富的思*资源——中华体育精神,引导排球专业运动员带头传承体育人的红色基因,传承红色体育文化,增强体育人的文化自信。利用女排精神与排球专业课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相契合的特点,通过融入排球课程为体育人在弘扬中华体育精神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示范。
(二)创新
形成女排精神“双融入”思*课程与课程思*协同育人模式(图5)。在年12月6日新华网线上同步直播的女排精神“双融入”公开课中,上半场由*霞教授讲授女排精神融入原理课,下半场由张明副教授讲授女排精神融入女排校队专项训练课(图6),实现思*课程与课程思*无缝对接,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固定布局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图5新华网与北京体育大学共建思*教育协同发展中心
图6女排精神“双融入”思*课程与课程思*协同育人模式
图7女排精神“双融入”公开课中
肆
课程建设:三院协同创新育人
本团队从思*元素的挖掘、课程设计、教学实施三个方面协同创新,共同合作完成课程思*的建设。
(一)融什么:思*元素的挖掘
以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为主的女排精神研究团队为“排球专项训练实践与理论”课程思*提供关于女排精神的研究成果和理论支撑,为本课程的思*元素挖掘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并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固定布局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二)怎么融:课程思*的教学设计
在为期12周里,三院负责人集体研讨13次(图8),在校男女排代表队教学试讲6次(图9),团队教师张凯教授就教案设计给予一对一的指导。通过多次的总结、反馈与调整,最终形成“排球专项训练实践与理论”课程思*的教学方案。
图8教学团队集体备课中
图9校男女排代表队
(三)如何做:课程思*的教学实施
课程思*教学团队负责人张明(图10)首先于年9月开始实施课程教学实践。第一批教学对象为北京体育大学校女排,至今已进行了为期1年半、3学期的课改实施,校女排取得的优异成绩与课程思*密不可分。在此基础上,课程思*教学还将在教育学院的排球专项课和全校其他各学院的排球课中陆续展开。
图10课程思*教学团队负责人张明
伍
融入方法:“女排精神”进课堂
(一)故事案例教学法
通过讲述80年代中国女排“五连冠”的事迹,导引出爱国奉献、拼搏自强、团结协作、科学创新的女排精神;通过讲述周恩来总理邀请大松博文教练率领世界冠*日本女排访华的故事,讲解“从严、从难、从实战出发,坚持大运动量训练”的“三从一大”精神。
(二)教学情景模拟法
设计教学情境,比如在单人防守等个人技术训练时,为学生设计困难,让学生感受在压力下战胜自我、突破极限、顽强拼搏的女排精神;在3人防“八”字、对攻等配合训练时,设计困难、突出矛盾,激发学生的斗志,培养形成团结协作的女排精神(图11)。
固定布局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图11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利用男排队员做对立面提高对攻难度
(三)奥运冠*进课堂
中国女排奥运冠*队员在硕士研究生学习期间走上讲台,在课堂中讲述自己的故事,代入感强,更容易感染学生。(图12)。
图12魏秋月、张晓雅、林莉、王梦洁在校学习
如今,北京体育大学“排球专项训练实践与理论”课程思*课的建设取得了卓越成效,也得到了界内人士的认可和好评。年5月,“排球专项训练实践与理论”课程思*获批“北京体育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课程思*建设专项”立项;年10月张明副教授申报“排球教学中融入女排精神思*元素的课程设计与实践”获批北京市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创新项目”立项;同时受邀在北京体育大学和新华网共建“思*教育协同发展中心”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上进行教学展示;年4月,“排球专项训练实践与理论”课程思*入选校级本科课程思*示范课程;年5月,“排球专项训练实践与理论”课程思*被评为“北京体育大学本科教育教学优秀案例奖”;年5月,课程团队申报的“排球专项训练实践与理论”入选全国普通本科教育课程思*示范课程。
固定布局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北体教务处官微|0601期
供稿|中国排球运动学院排球专项训练课程教学团队
部分图文来源|中国排球运动学院排球专项训练课程教学团队
资料来源|中国排球运动学院排球专项训练课程教学团队
栏目编辑|刘辰、秦花卉
栏目监制|郑菲遐
责任编辑|高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