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球论坛

首页 » 种类 » 锻炼 » 新雅首届毕业特稿体育精神是怎样炼成的
TUhjnbcbe - 2020/12/27 7:56:00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专业的医院 http://www.baidianfeng51.cn/baidianfengzixun/wuliliaofa/294.html

VOL.

新雅毕业特稿·

清华大学新雅书院自年起面向全国招生,至今已走过四年历程,首届6字班学生毕业在即。这四年,对于6字班同学而言,可以说是一段跌宕的“传奇”故事,其中有艰难的选择,有巨大的挑战,有共同的奋斗,也有温暖的感动。新雅毕业专访小组分别选取了生活、学术、体育、兴趣四个专题,对毕业生进行了专访。虽然采访很遗憾地没能覆盖到所有毕业生,但我们希望能通过这四篇特稿,尽可能地为大家揭开新雅6字班成长的一角,带大家一起阅读新雅6字班的四年时光。

体育精神是怎样炼成的?

作者

李云婷

责编

陈美竹

审读

*培伦

新雅学社体育部第一届成员:袁碧徽、常文治、郝天翔、王卓远、杨东升、鞠宇辰(从左至右)

灼人的太阳直射在身上,漂浮的灰尘让空气愈显粘稠。排球在一片耀眼的蓝色背景中袭来,又飞出了界外。没有戏剧性的停顿,新雅排球队就这样在欢呼和尖叫声中取得了马杯的第一场胜利。

中场哨声响起的同时,篮球犹犹豫豫地转了几转,跌入篮筐,新雅61篮球队的记分牌加上了三分,打入了紫荆之巅的八强。

换气时的喧嚣,让游泳的进程显得更加安静和纯粹。前方还有公里的骑行和42.公里的跑步等待完成。

这是属于6字班的胜利时刻。

作为第一届通过高考招生、行*编制归属新雅书院的本科生,6字班是一群名副其实的“拓荒者”。没有前人的学习经验,也没有学社,没有体育队。在各种新生体育比赛的轰炸下,新雅体育部和体育队就在一片兵荒马乱中成立了。

“体育爱好者似乎都更加热爱生活”

马峻与网球的故事要从幼儿园开始讲起。那时,他被来幼儿园挑选苗子的网球教练选中,就跟着球队正儿八经练了两三年网球。教练并不会对年纪尚小的他放松要求,四五公里的跑圈是基本的体能训练。即使十分辛苦,马峻也还是坚持了下来。让那时的他放弃网球的是教练一次严厉的体罚:“让我扎马步,手抬起来,在胳膊上放个球拍,球拍上面放一个网球不能掉下来,”马峻回忆道,“得有十多分钟吧。那时候没法理解体育训练的这种艰苦,现在想想(没继续学下去)还是挺可惜的。”

进入大学后,马峻又重拾了对网球的热爱。他之所以喜欢网球,除了这项运动本身的魅力,还因为网球可以让他获得一种伴随成长与胜利的成就感。在他看来,若要保持对一项运动的热爱和持续投入,这种成就感与背后的一股拼劲是必不可少的。而网球作为一项偏个人的运动,相对于团体运动来说,更依赖个人努力来取得渴望的成就。“拿篮球举例子吧,我的一些同学就很喜欢研究战术和打配合,我就不是很感兴趣。”但在大三下学期,他也曾经作为新雅61班队一员打进了紫荆之巅篮球赛的八强。他印象最深的就是,进八强的那场比赛中,队友沈习远压哨投进了一个三分;还有路过学堂路看见旁边架着的自己队伍的海报时——“就挺爽的”。

于港、马峻、王振飞(从左至右)于网球场合影

“相对于专业学习来说,在运动上投入精力,它带给你的回报会更‘可见’一些。我会一直想让自己变得更强。就算球网对面是我的朋友,我也会尽最大努力赢下每一场比赛。”就算是再佛系的人,也会在赛场上为成就与荣誉而拼搏。对于业余的体育爱好者来说,体育的竞技性不足以对他们造成困扰,反而能够成为他们保存斗志和获取成就感的重要方式。

“本质上就是玩玩嘛”

年暑假,新雅6字班的常文治在大洋彼岸的纽约,经过连续16个小时的跋涉后,越过了终点线,成为了全国第二年轻的大三铁(游泳3.8公里,自行车公里,跑步42.公里)完赛者。

大铁挑战人类体能的极限,但在常文治的叙述中,他决定挑战大铁的过程是非常戏剧化甚至略显轻松的。在高考之前,他无意间看到了一个标铁(游泳1.5公里,自行车40公里,跑步10公里)的报名通知,觉得好玩就报了。没想到开学*训的时候,新雅的辅导员朱心雨、尹西明也在报名册上,“认亲”之后,常文治就被拉进了学校的铁人三项俱乐部。

铁三俱乐部在常文治决定大一暑假去纽约挑战大铁的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用他的话说,俱乐部里“都是一帮看热闹不嫌事大的”。但决定当然是常文治自己拿的,“我觉得本质上就是玩玩嘛,这个东西就是看起来很唬人,其实对于业余选手来说并没有那么夸张”。他也确实将“玩”的心态贯彻了下去——那次完成大铁的比赛,是他第一次完整地跑下来全马。

常文治为这次“唬人”的比赛准备了一年,那时候他每天都会跑3~5公里,并游泳1~2小时。铁人三项是一个孤独的项目,不允许团队配合。但身处于清华的体育氛围中,常文治身边从来不缺与他一起训练的友人。在西湖游泳池中,他还结识了90多岁的老教授,在和老辈人的交谈中,自然少不了那句经典的“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

大铁的赛程有公里,其中的困难自不必多说。但他完赛的过程并不像我们想象得那样孤独。常文治的比赛服上印着国旗,腿上还会写着年龄。无论是其他选手还是赛道两旁的观众,看到一个18岁的外国年轻人跑过去的时候,都会向他表示由衷的赞许和鼓励,有人甚至会大喊“China,China!”

纽约大三铁中,常文治奔跑的身影

“这个大铁比赛在那个纽约小镇的地位基本上相当于乒乓球在中国的地位,比赛的氛围非常好,你在那里感受到的是对体育和体育爱好者的非常纯粹的友好。你跑过去的时候,旁边的观众会非常热情地给你端上来一扎啤酒,喊着‘cheers’。其实我觉得体育本身和业余的体育爱好者之间是没有什么国别之分的,大家都非常友好地相处。只有当到达一定水平之后,体育圈外的人才会借助舆论的力量审视体育圈里的人,就会造成一定的偏见和矛盾,”常文治谈了谈自己的思考,“最近亚运会也在接受高水平的业余运动员参赛,我觉得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因为能够吸引到更多的人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感受体育本身的纯粹。”

常文治的父亲是*人,所以比较支持体育锻炼这方面的事情。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的家人可以毫不犹豫任凭儿子去进行这样吓人的挑战。其实一开始父母并没有意识到有什么危险,当常文治征询他们的意见是要报半程还是全程比赛的时候,他们还非常坚决地说‘报都报了还报什么半程’。过了一段时间,他的父母才后知后觉地意识到这个事情很有挑战性。不过——“他们又觉得我比较惜命,不会把自己交代在外面,就又放松下来了。”常文治的话带着俏皮的北京腔。

“再坚持一下呗”

袁碧徽现在还是觉得,能够赢下那场决定女排从沙排乙组升到甲组的比赛是很幸运的。

女排队长袁碧徽是体育部的“元老”。彼时刚刚组建的体育部根本就不像一个正式的学生组织。它最主要的任务是凑齐报名各种比赛的人员,并不组织什么活动。但这份工作并不轻松。马杯的很多项目都只允许各院系以团体的形式参赛,而在当时,仅凭同学们自愿报名,难以满足比赛要求。于是,体育部成员便成为了“全能替补队员”。每当有同学想参加比赛但人数不够时,这时零基础的“全能替补队员”便成为了坚强的后盾。正是这样有点滑稽的形式,让袁碧徽有机会参与到乒乓球、羽毛球等等项目中,成为她快乐的大学生活中的一部分。

不过袁碧徽在体育方面最快乐的回忆,还要属大二的时候和两个学妹一起,在沙滩排球项目中升到甲级。马杯比赛的项目会根据各院系的水平分为甲乙两级,乙级的队伍只有取得乙级前四名才能够升入甲级。而沙滩排球(女)是新雅目前唯一一支升入甲级的体育队伍。

在那场获取出线权的比赛中,对手汽车系女排的纸面实力是强于新雅女排的,所以在比赛之前,她从来没有想过要赢,走上赛场只是为了过过球瘾。没成想,随着新雅女排连续几个追分,汽车系女排心态不稳,失误连连。比分差距一点点缩小,直到反超。直到比赛的后半段,她才意识到自己有可能赢下这场“重在参与”的比赛。

新雅排球队合影

其实,每场看似轻松的女排比赛,场边都会有一个准时出现的身影——男排队长鞠宇辰。他不仅是忠实的观众,更是女排的教练和战术指导。“有时候我会懒得上场打比赛,觉得没有什么希望,他就会说你再坚持下呗,然后我就继续下去了。”袁碧徽半开玩笑地说道。

无独有偶,男排的创始也并不容易。鞠宇辰也是第一届新雅学社体育部的成员。大二时,排球赛“排山倒海”下发了比赛通知,曾经在中考时接触过排球项目的他很想拉起一支队伍,在东操旁的排球场上打一场比赛。“当时就是到各个寝室去拉人嘛,我好像把我的舍友全都拉上了,”鞠宇辰回忆起当时的场景,有点无奈地笑了。让他欣慰的是,每个被强行拉来比赛的同学都认真地为比赛训练。但他们的训练毕竟只是临时抱佛脚,不够系统。之前,在大一下的面对新闻系男排的比赛中,对方的排球特长生连发了十几个大力跳发。初出茅庐的新雅男排被逼无奈,场上的6个人全部退到底线接一传,但还是没能让新雅一方的记分牌翻过“5”的大山。被拉来打排球的新雅“网球担当”马峻直言:“那经历真是太惨痛了……一直输比赛让我对排球产生了心理阴影。”

新雅男排

如果说女排还能时常凑几个人训练的话,那男排无疑是孤独的。为了比赛而强行拉起的队伍,在比赛结束之后只剩下一个

1
查看完整版本: 新雅首届毕业特稿体育精神是怎样炼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