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球论坛

首页 » 种类 » 种类 » 女排中意之战,车轮阵下的巨龙觉醒,复盘中
TUhjnbcbe - 2025/7/2 18:09:00
北京看白癜风医院在哪里 http://www.wzqsyl.com/

意大利不是没有漏洞,她们在主攻位的拦网,一传压力下过于集中的进攻点,副攻与二传的传配都是对手可以突破的地方,稍有研究的球迷们都很清楚,打意大利,发接发是关键、右翼的进攻和拦网也是关键。而基于我们自身的缺陷,把握好上述“关键”是非常困难的事,可郎导和队员们却通过惊人的毅力和智慧,实现了惊天大逆转。

------文章作者:注册捡球师(已授权)

前两局给我们的直观感受是发接发的吃力,但复盘比赛,我们会看到更多。

(一)

第一局我们被全面压制,其中艾格奴和达内西发球的两个轮次给我们造成了巨大困难。

艾格奴的发球轮次,我们的首发站位如下图:

第一局首发队员对艾格奴理论站位

第一局首发站位对艾格奴的一传阵型

本场比赛面对艾格奴的发球,我们依然延用了四人一传体系。但从首发的伦次对未来看,该轮我们恰好碰到小主攻张常宁在前排的小反轮(本位2号位的张常宁退到左翼下撤,压制丁霞和袁心玥从最左侧大跑动到右侧参与传配),而后排队员因要全部参与接发来应对艾格奴的超强跳发,无法参与到实际的一攻之中。该轮形成理论的2点攻,同时一旦一传稍有偏差,或袁心玥的跑动稍有耽搁将成为令人绝望的小主攻一点攻轮次。

艾格奴的第一个发球轮我们被卡四分。

看出一攻吃力的郎导做出了本轮第一个明智的调整——姚迪和曾春蕾的2换3。

第一局艾格奴发球轮B组阵容理论站位

换入B组阵容后的接发站位

2换3后,张常宁成为大主攻,该轮的小反轮也成为了接应在前排的大反轮,而我们采用了反轮不换位的战术,面对强跳发,战术降维,曾春蕾和张常宁均在本位下撤接发并启动本位进攻,袁心玥无需再做大跑动,只要等待一传到位后打三号位半高即可。最终我们通过姚迪和张常宁一次漂亮的2号位攻传度轮。

其实,我们即使是最强轮,面对艾格奴的发球也十分吃力,而第一局的开局,我们偏偏在最弱轮对上了艾格奴的发球,好在姚迪和曾春蕾稳定的发挥,让郎导得意将两人继续留在场上来化解开局对轮上的劣势。第一局,面对艾格奴的发球,我们的A组阵容共卡轮4分,B组阵容仅丢一分。

而我们本局最大的困难来自于达内西的发球轮次,共卡轮6分。

第一局达内西发球轮A组站位

第一局达内西发球轮B组站位

本身我们的A组阵容在这一局作为四点强轮,不应有太多问题,但开局阶段,我们却先后出现组织被拦、传配失误和接发失误,迅速丢掉三分(从中也可以看出开局阶段丁霞未能迅速进入到状态)。而如果说开局阶段的3分是自身出现了问题,那么在2换3后的阵容再次轮到达内西的发球轮时,是对手攻破了我们,首先该轮我们的6号位中心位置是曾春蕾接发(A组阵容该位置是自由人),其次调换后该轮成为我们的前排两点轮。虽然最终通过朱婷和袁心玥在前后排2、3号位跑动的切换,最终通过朱婷的后2进攻度轮,但局末阶段被卡三轮也基本上决定了该局的结果。

但如果刨去上述的卡轮,我们在该局也在对方反轮、对方塞拉或波塞蒂在前排的两点攻轮做到一定的限制,通过曾春蕾、张常宁等人的发球冲及共卡住对方7分。事实上,这一局我们虽没有直接的发球得分,但也共有12次发球造成对方无法组织有效的平网攻,德吉纳罗、波塞蒂和塞拉均出现了一传的不稳定,相继而来的拦网威力也让对手出现了一些失误和直接被拦。

(二)

第二局郎导将阵容向前调整一个轮次,从反轮开局,朱婷从2号位、龚翔宇从4号位打起。此时达内西的发球对上该反轮,艾格奴的发球对上张常宁在前排的三点攻轮次。而当三点攻轮次,因为多次机会下传配未能突破,我们在开局阶段再次被达内西和艾格奴的发球轮连卡四分时,也许郎导已经在盘算着开启“车轮阵”了。

当我们的发球一度奏效却始终未能追上比分,在自己的一攻轮又再次被冲击后,郎导先后换入李盈莹替下张常宁、同时换入自由人王梦洁以及姚迪和刘晓彤的2换3。朱婷再次成为三点主,进攻由李盈莹分担,保障也开始由刘晓彤分担。

12:19落后到追至16:20再到22:25,郎导的换人起到了初步的效果,刘晓彤的一传、发球和偷攻、朱婷强势的关键球、王梦洁精彩的防守和小球,李盈莹局末的爆发、以及姚迪区别于首发的传球节奏与袁心玥越来越自信的配合让我们印象深刻。

值得注意的是,2换3后的我们拦防部署。因为调换,我们前排的三轮三点攻分别对上对方的一轮波塞蒂在前排的两点攻、一轮三点攻反轮和一轮三点攻强轮。

面对袁心玥发球时的意大利的反轮,该轮本位在3号位的主攻朱婷和本位在2号位的接应刘晓彤采用了换位,由朱婷在2号位拦防反轮中在4号位参与进攻的艾格奴(下图所示)。

袁心玥的发球轮理论站位

袁心玥发球轮的实际换位拦防图

而面对意大利波塞蒂在前排的两点攻轮(也就是局末姚迪的发球轮),局末刘晓彤在2号位的端拦网与袁心玥的配合两次有效撑起为我们的反攻创造了机会。

如果说第一局的2换3的作用更多体现在一攻度轮上,那么第二局开始的2换3已经逐渐开始依靠轮次的调换和队员的个人能力在拦防端为我们助力。

(三)

第三局,我们首发阵容由丁霞和刘晓彤搭档二传和接应,李盈莹和自由人王梦洁也继续留在了场上,轮次上做了一次较大的调整,由朱婷从4号位开始打起。

这样的安排让艾格奴的发球对上我们的前排反轮,的确造成了一定的不适应。但通过第二局逐渐起势的中国女排在接发和一攻上逐渐找到了原有的节奏,且朱婷在前排开轮后,有了更多办法的我们摆脱了强两局开局不利的困境,李盈莹多次扛起对方的强发球也令人惊喜,也从第三局开始,达内西的发球不再给中国造成麻烦。

虽该局的开始,刘晓彤的进攻仅有一次得分,且拦网上对于对方四号位的进攻并没有太多建树,但我们已经能看到通过二传的不断调动和发球不断迫使意大利打四号位,中国女排的右翼此时已经逐渐开始让对方有了精力的分散。又是接应的第一次转入后排,郎导再次启用2换3,而这次的替补接应为在拦网和进攻上更有心得的张常宁。轮换之后,朱婷和李盈莹的大小主身份再次切换,我们的采取不换位的反轮一攻对上了马力诺夫的发球,朱婷的两点攻轮对上艾格奴的发球。注意到当张常宁出任接应时,面对艾格奴在四号位的反轮,我们不再用朱婷强行换位拦网,而是留下张常宁去对位,可见郎导在细节上的指挥功力。

我们的接应在换阵后通过增加的三轮三点攻持续给到了意大利在进攻和拦防上的压力,我们的六轮三点攻,对手在四号位共有8次进攻尝试,仅得2分。而当接应轮到后排时,我们又通过袁心玥和李盈莹的强发球轮,以及朱婷和李盈莹在四号位进攻上的疯狂施压让对手始终无法将比分拉开,直到张常宁再一次回到前排与主攻和副攻一起形成中国最强拦网轮。

如此循环,第三局呈现出非常精彩的胶着。

而当对手终于缓过劲时,临近局末我们再次换入首发的二传和接应,给了对手新一轮的施压,反轮中先是朱婷在2号位的拦网成功撑起塞拉,再通过2、3号位的调整强攻强势下分。

第三局被队友感动的袁心玥

当李盈莹成功将比赛带入局点后,注意到颜妮在发球时被对手的暂停打乱而情绪波动的郎导,果断换入胡铭媛。最终换人再次奏效,胡铭媛发球破功,李盈莹和袁心玥的双人拦网脆拦艾格奴锁定该局的胜利。

本局比赛郎导共用掉5次换人,针针见血,展现了一局排球比赛中抑制与反抑制的一次教科书般的指挥。而队员们的发挥虽有阶段性的波动,但整体领会并贯彻住了郎导的意图,形成了漂亮的“中路施压右翼为盾左翼为核”作战套路。

需要提及的是,第三局意大利主攻塞拉10扣3中,1失误,进攻中已经不再有能力支撑艾格奴。

(四)

第四局,我们继续沿用朱婷前排开轮的站位,首发的二传接应变为姚迪和张常宁,意大利也通过换下逐渐受阻的塞拉,试图做出主动变阵让彼得里尼依靠自身进攻和拦网上的优势打开局面。(很多人认为第四局换下塞拉是马赞蒂选择留下一手,但正如我上一段末所指出的,我们不能拿开局强势的塞拉和局中受到阻碍的塞拉去比较,而彼得里尼虽一传有漏洞但攻拦两端同样具备自己的优势和特点,看似掖藏的换人也显然带着试图变奏的冲击意图,即使冲击失败队员的心理上也会相对好受一点)

开局找到彼得里尼一传漏洞的中国女排,通过发球带拦防的成功,乘着上一局逆转的势头逐渐找到了比赛的节奏。

从艾格奴发球不再起效反而我们的ACE越来越多,也可以看出气场在两队之间微妙的变化。这样的变化,让我们即便以5:8落后进入到第一局技术暂停,心也不再像前几局那么忐忑了。

9:13后郎导再次启用两点换三点,本次搭档丁霞的接应为曾春蕾。

反轮的朱婷、轮回到2号位的张常宁和跑背飞的袁心玥和紧接着登场的曾春蕾,如果说上一局的中国女排在2号位的拦网上给到了意大利巨大的压力,这一局开始,我们频频通过以上三人不同特点的2号位进攻下分,极大地牵扯了对方的拦防。拦网端,这次的2换3之后,波塞蒂的端拦变为丁霞,而彼得里尼的端拦变为接应曾春蕾。15:18到18:18,我们抓住了对手波塞蒂在前排的两点攻连拿三分将比分追平。

而当轮次乱转到我们的两轮两点攻轮次,对手也不甘示弱。

第四局李盈莹在本位4号位时的一攻站位

这一轮我们由颜妮和李盈莹组成前排两点轮,在一传阵型的取舍上,我们选择让本位的李盈莹隐形站位,由后排的三人参与一传。(其实该轮我们也可以让李盈莹下撤参与一传由朱婷隐形并跑后2的方式突破端拦波塞蒂的拦网,但也许是基于选择更稳定的一传且进攻状态正佳的李盈莹此刻对上了对方的二传的考虑,我们放弃了这个略微冒险的方式略显可惜)。该弱轮最终艰难通过李盈莹的强势调攻度轮。

而第二个两点轮我们就做得非常出色,当具备2号位跑动强突能力的袁心玥上场后,我们果断采用了李盈莹下撤,朱婷隐形站位准备后3的一攻站位,由袁心玥下分度轮。

从以上的两轮中也可以看出,更多边攻具备令人放心的一传能力是可以为我们创造出更多的战术可能并减少更多的体制弱轮的。

李盈莹在本位3号位轮的一攻站位

期间当胡铭媛被换入发球后出现了一次轮次错误,虽此刻出现非常可惜,但纵观全场比赛,我们在车轮阵下,队员们的站位不断调换的过程中仅出现了这一次的轮次错误,其实非常不易。

局末阶段,两队在第三局后气势上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进程,李盈莹和袁心玥强势的发球、朱婷在四号位多次振奋人心的关键分下分,以及前排的拦网和王梦洁的保障,中国女排在做好自己的同时逼迫意大利屡屡犯错。

就像世锦赛半决赛的第三局,这一场的第四局,也是我们在局面占优、心理占优、气势压制的情况下,出现了几次不该有的分神和一些险些让我们丢掉比赛的错误判断。如果说赛后有需要作出总结的,复盘第四局也许很有必要。

(五)

不得不说,彼得里尼的换入一定程度上给了我们更多的突破口,带着逆转的起势进入第五局的中国女排,在开局阶段通过强势的发球带拦防领先进入场地交换。前两局对对手四号位的压制在第五局持续奏效,意大利在本局仅组织起了3次四号位进攻,而艾格奴承则担了近10次的进攻,而中国队中朱婷仅有3次进攻,其余攻手共有8次出手,分球的合理度是显而易见的。

本局的困难来源于我们轮转至朱婷的前排两点攻,再次遇到达内西的发球轮时。

第五局达内西发球轮

由于朱婷和袁心玥的进攻能力,在本两点攻轮中我们并没有加入后攻战术,由三位后排人参与一传。简单的一攻战术,遇到艾格奴和彼得里尼在前排的拦网和达内西的强发球,我们被抹平了领先优势甚至在随后被艾格奴的进攻和拦网强势反超。

就当所有人都觉得大势已去时,极度关键时刻,朱婷回敬的一记ACE和李盈莹、颜妮对艾格奴的一个脆拦让意大利方寸大乱,两次暂停后最终以艾格奴的一次扣球出界交出了到手的胜利。

第三、第四和第五局小比分落后时的绝地反击,成就了两局大比分落后时的大逆转。郎导通过一次教科书般的车轮阵,极大地拧压出阵中六位边攻手的力量。

2号位通过不断换人一同支撑下来的拦网端,与副攻一起让意大利的主攻,在第二局到第五局的4局比赛中66扣仅16中,成功率降至25%。进攻端,我们也通过不同节奏的接应进攻、主攻的反轮在2号位,后排时在1号位的后攻以及副攻的背飞来极大可能地增强了我们二号位的突破能力,通过全员做到了利用网长给予四号位进攻最大可能的牵扯。更值得惊叹的是,因6位边攻手不断提升且愈发均匀的一传能力,我们的任何一套阵容都可以真实地做到四人一传体系,在不同的轮次通过不同的站位丰富化自己的一攻,同时也可以根据局势不断调整站位,互相弥补、互相成就。

战略中完全释放一人的全部一传,集中精力围绕一人的打法,也许在一定的比赛和阶段会起到奇效,但真正做到自始至终就避免如此困境的出现才是一个队伍最健康的做法。

压力下艾格奴五局比赛扣出10次失误8次直接被拦的数据,也让我们清楚,只要砍掉艾格奴的臂膀,再头号的球星都不值得惧怕。

全场比赛我们的发挥可以说是神级的,也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我们集训的成果和队员们的进步。袁心玥攻拦发三项环节强势崛起;李盈莹面对压力下,在自己的一传短板上展现了超强的心理素质和能力,同时优势的进攻和拦网愈加凶猛;一度受到争议的姚迪和王梦洁,也在被换入之后在串联段给予了这支队伍很大的支持和过度;曾春蕾、刘晓彤和颜妮三位老将仍然具备让对手惧怕的稳定和实力,更不用说朱婷另世界胆寒的气场和丁霞不输任何优秀二传的灵活调度……郎导通过持续的集训,和临场惊人的运筹帷幄,让我们每位队员都在变成更好的自己,曾经的“朱婷依赖症”也在逐渐转变为”全队支撑、突出朱婷“的合理打法。

当然比赛中,个别球的把握和配合上仍然出现了一些问题,但中国女排最不怕的就是可以依靠时间和努力进步的环节。当我们羡慕欧洲各强不断涌现出强员时,我们一度忘记我们的这支里约冠军之师仍然年轻,未来仍然有巨大的潜力等待开发,

也许一个商业比赛在外人看来并不能说明什么,但对于中国女排的忠实粉丝来说,6连败之后对意大利的复仇,看到的是我们更多的可能和未来,以及女排精神在以技术为基时,召唤出的巨龙觉醒。

------文章作者:注册捡球师(已授权)

1
查看完整版本: 女排中意之战,车轮阵下的巨龙觉醒,复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