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读过《富爸爸穷爸爸》这本书,哦不,不一定是很多人完完整整读过,但是很多人肯定在网上的自媒体听过这方面的解析。其中让大多数普通人为之一振的肯定是关于书中的“资产”和“负债”的思想,不少哥们看完以为自己掌握了财富密码,今后即将走上人生巅峰。但是这本书其实并没有给人一个发财之道,里面没有什么硬核的知识能够让你在生活中去创造价值,更多的是一种思想,也是本文要讲的“资产”和“负债”的思想。相信看完会给你们不少启发。
啥是资产,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啥又是负债呢?就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这本书里的概念其实也没有多创新,资产就是为个人带来正向现金流的东西,而负债就是让现金流流出的东西。但是作者以畅销书的行文逻辑和可读性比较大的大白话细细讲来,真的会为那些没有理财思维的人带来极大的震撼。大多数打工族其实都是用自己那少得可怜的每月工资去购买负债,长此以往人生就陷入坑里了。比如爱美的女生,一个月工资才七千,每次发工资兴奋至极,和闺蜜出去玩,买两千的包包,这种包又不像人家的十几万的包一样有投资价值,一拆包装就贬值百分之五十以上。而一些爱打篮球的刚入职场的青年,每月一发工资就买球鞋,除了个别款,也都是负债。其实我们仔细观察就会知道这种情况非常常见,所以一些人看完这本书以为自己发现了别人不知道的东西,以为人生巅峰了。
但是仔细琢磨就会发现其中的猫腻,这个世界是一个系统,要注意量和质,各种变化。中学生的力学研究在现实物理世界基本上没有任何用处,而罗伯特清崎的这些理财思维就能让你发财吗?先来说说其中的猫腻,假设你月工资一万,就算你是比巴菲特还厉害的投资大神,月回报率10%,充其量你也就每个月多了一千块的现金流入。很多人不是说复利吗?世界第八大奇迹耶!用清崎的思维坚持几年不就财富自由了吗?那那些相信银行理财产品的人早就自由了。复利的神力发挥的前提的是你其中不能有负的回报率。假设你第一个月亏了百分之十,第二个月赚了百分之二十,那你两个月的实际回报率是百分之八,每个月实际回报率是百分之四,但是无良推销员会告诉你他们月回报率百分之十,还大言不惭和你讲复利。你心里想的是两个月后变成,后面还会以指数增长趋势去累积,但是实际情况下两个月后只有。这还是比较好的情况,现实是往往跑不赢通货膨胀率的。以前看过一个观点就是普通人本来就跑不过通货膨胀,如果每个人的理财收入都超过了通货膨胀率,那通货膨胀不就不存在了吗?历史上那些个危机都是因为估值太高,如果你实际资产增值就是那么多,信用不会破产,就不会有08年金融危机了。
所以,有清崎的理财意识而没有量的积累也没有任何用,有些玩法就是有门槛的。我自己看过清崎本人的一个谈话,他在和采访人员谈话的时候依旧是和他畅销书《富爸爸穷爸爸》里的态度一样,就是说大多数人是穷人、是笨蛋,学校老师教的东西不会让你成为老板和有钱人,那老师自己就是有钱人了。总之,一副自己掌握了社会财富密码的样子。当他主动谈到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他说大多数人都是笨蛋,而他自己抄底房地产赚到了不少钱。这个时候的清崎已经身价不菲,才可以大量购置房地产这样的东西。每次危机后都是机会,但是没有量的积累的话这些机会是把握不住的。
还有一些像杠杆这样的玩法,普通人也是接触不到的。这是一个信贷的社会,信贷对有些人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金融工具,然而这个工具不是给工薪阶层致富用的。很多人唯一接触过的信贷就是花呗,但即使是花呗也可以感受到额度,一个人可以调动的现金流不是由他名下有多少钱决定的,而是他的信用额度。有钱人的信用额度非常大,可以支撑各种杠杆玩法。本人自己见到过用杠杆最好的资本力量就是量子基金,虽然可能只有几十亿美元的规模,但是可以通过杠杆等手段取得几百亿美元的投资效益。有人就说了,高风险高回报,但是放到个人就不一定是这样了,因为有公司制度嘛,而且真正的有钱人不会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全球金融投资和房产投资,全球避险。我们最熟悉的应该就是之前小燕子空手套白狼,手里没准备任何现金就想收购大量股票,后来出事临时凑了几千万(也有说之前就有),虽然不值得倡导,但是从这也可以看到有钱人可以使用杠杆赚钱的操作了。之前有经济学家通过各种复杂的计算得出资本的收益率大于劳动的收益率,杠杆的玩法会把资本的收益率再次放大N倍,这就是有钱人越来越穷,富人越来越富的原因。因为一个社会的财富在一定的时期内是相对稳定的,长期来讲是成长的,但是短期确实是处于一个“零和博弈”的过程,就像之前清崎提到的经济危机后拥有大量现金流的有钱人抄底一样,抄底成功的人大赚一笔,那么谁是危机的受害者呢?就是失去房子和工作的穷人,危机期间,北美几百万人沦为流浪汉。当然,在我国社会主义铁拳的公正执法下,像小燕子这样的高杠杆割韭菜危害社会的行为是不可能成功的,尤其是我国现在发展壮大,绝对有实力惩治那些不符合国家发展要求的资本力量。
所以,日常生活中理财思维对于想好好经营小日子的人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对于想发财的人,只需要记住网上一句话:普通人是不可能通过理财致富的。层次太低了,不要相信书中所言的“穷人为钱工作,富人让钱为自己工作。”钱都没有,先积累第一桶金是王道。
清崎还有一个比较大的观点是根据收入把世界上的人分为四种人——工薪族、小生意人和自由职业者、企业拥有者、投资者。在清崎的眼里,工薪族比较辛苦,持续工作、持续受累;小生意人和自由职业者稍微更加自由一点,但是也是得不到真正的自由的,时常会发现自己处于一个单打独斗的状态,有时候更是有可能发现自己处于一种帮员工打工的状态;而企业拥有者则是辛苦创业一次,打造持续产生现金流的资产;而投资者则是投资这些生钱机器。后两者清崎都是比较认可的。这个世界错综复杂,这样笼统的分类肯定不对。花旗银行CEO年收一亿多美元,普通有限公司老板呢?肯定很多人说我是钻牛角尖,但是我还是觉得要细细分析。工薪族如果喜欢自己的工作为什么是长期受累呢?这些不顾每个人的独特性而给人的分类其实参考意义并不大,知道了也不能让你致富,谁还不知道世界上有富人,但是我能成为富人嘛?
因此富爸爸和穷爸爸的思维差距给人们最大的思考就是要有“资产”和“负债”的思维。因为罗伯特清崎不是用传统意义上的概念去阐释这些,而更像是传递一种抽象的富人思维。我不相信资产负债这种小孩子都知道的常规理财思想和这本书本身能让你致富,但是我相信如果你把这种思想延伸到非财务的其他方面,运用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慢慢会对整个人生产生“复利效应”。
就拿感情来说,其实我们可以把一段感情分为资产和负债。好的爱情可以让双方相互进步。但是我们大多数见到的情况往往是一段负债的感情。我记得我以前有一个教税法的老师,当时她刚刚生完自己的第一个孩子,课堂下的同学们吵闹着要看宝宝的照片,刚成为母亲的她也是非常开心,大方地在PPT上放自己孩子的照片,实际上,就算我们不闹,她也会放的,她早放到PPT上了。在一张一张PPT划过时,突然一张她和她老公的图片出现在荧幕上,大家当然吵着要讲讲他们之间的爱情故事还有男方是做什么的。老师回答到她老公是某互联网大厂的某某岗位职员,现在每天都非常努力,然后她说:“当时大学为了追我花了很多时间,现在每天要多工作攀升。”那个老师当时教我们的时候其实才三十几岁,可以看出外表非常不错,我不知道她老公当时怎么教她的,但是我可以肯定那是一段“负债”的感情,至少对于男方是这样的。为什么谈恋爱不能是一段使对方互相进步的事呢?为什么大多数人要在考研的时候、考公务员的时候、工作非常忙的时候回避恋爱?在他们的潜意识里恋爱就是一种“负债”。我大学时候有认识一个考研的女孩子(当时我们都是学校排球社的),当时她有和我讲她以后想考一个非常好的学校,但是现在有一个不怎么上进的男朋友,她有点怕。我和她说要放松,考研没那么难,不会忙到谈恋爱的时间都没有,而且谈恋爱是最好的放松方式了。但是后来她还是和她男朋友分手了,因为她男朋友比较幼稚,就是认为谈恋爱就应该是吃很长时间的饭、看没有营养的电影,他做这些事甚至都不是因为他喜欢做这些事,就是觉得不做就不像谈恋爱了,就觉得是不是出什么问题了。对于这个女孩子讲,这也许就是一段“负债”感情吧。这里有些人可能就觉得我这种思想过于功利,爱情应该是独立于这些所谓的富人思维之外。不,思维就是思维,就是镶嵌在一个人身上的方方面面的。所以有些有钱人在短期感情的挑选上可能会有“负债”,但长期来讲肯定是找一个符合自己三观和能够让自己进步的女生的,不一定要经济上门当户对,但是聪慧识大体,至少不会像上述例子一样,霸道总裁爱上乡下站台女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因为一般来讲三观就不合,顶多站台女颜值高,但这仅仅符合短期要求,三观都不一样怎么可能长期在一起呢,徐志摩只会打心底里喜欢林徽因,而不是站台女,并没有歧视站台这个职业,只是举个例子,冒犯了就对不起呀。但是这“负债感情”对人家来说可能是小小的消费,还危及不到整个资产配置,但是对一个一无所有的“屌丝”来讲,一段感情只要足够“负债”,真的是会影响人生走势的,时间精力上没办法用来提高自己,物质上来讲还有思想落后的要彩礼、扶弟魔、扶兄魔。而且,这其实不是功利不功利的概念,而是大家本就是不同的人。谈恋爱分手的时候大家都会讲,算了吧,大家三观不合、大家思想不一样、大家没有共同语言,而那些“负债”的感情其实就是两个人三观不合、各种不合。那个考研的女生就算不选择考研,而是直接工作,他们最终也是会分手的,一个有野心、上进,一个思想落后、每天打游戏、不上进、大四还没有规划,其实到了她大三下考研的时候也确实出现感情裂痕了,该分手了。而个别富人在明知不会选择和自己三观不符的女孩子作为长期交往对象时,还进行一段短期感情就是人家道德问题了。
我们在生活中似乎处处都是“负债”的感情,尤其是普通本科大学生,用着自己本该提升自己的时间和金钱去和对象一起打游戏……那什么才是比尔盖茨所说的“让对方进步”的资产性质的感情呢?其实谈恋爱本身就是让对方不断进步的,生理层面来讲,谈恋爱时接吻等行为会产生多巴胺,使人快乐。恋爱双方如果认知水平足够高,足够“有文化”,自然而然就是互相进步的感情了。其实大家看世界上很多大企业的CEO和创始人,他们往往结婚早,家庭美满,像贝索斯、扎克伯格和马云都是这样,扎克伯格的妻子也是哈佛大学的校友,要求扎克伯格每个星期花两个小时陪伴自己。当你想要做点什么,想要实现梦想的时候,你知道有人会陪伴你,和他在一起是进步的、人生处于上升趋势的,就知道这是对的感情,不一定要对方多么有钱、多么有才华。生病的时候,可以信赖对方像信赖生自己的人和自己生的人一样信赖他。会不断鼓励你成为更好的自己,实现更有价值的人生。
除了感情方面,交朋友也是这样。狐朋狗友都是负债。人生导师、贵人、平时一起从事健康活动的好朋友都是人生一笔可贵的资产。这里要说明的一点是,并不是真情实意的就是资产。相信大家一定有过好兄弟、好闺蜜坑你的经历,对方真心把你当朋友,无奈他就是不争气,有各种瘾,找你借钱,钱只是一方面,但他就是一种负面的存在,让你染上不好的习惯等等是更重要的考量因素。
有些人的原生家庭就是一种负债,网上讲的用尽一生弥补童年就是这种。这种原生家庭不一定是没钱,但是会使你人生一开始就处于下降通道,假如一个正常人可以读到大学,至少能读到高中吧,你没达到这个标准,爸妈没意识也好、家庭离异也好,就是一种负债。我初中一个玩得很好的朋友,他家里是开店的,家庭条件没那么差,但是初三的时候他告诉我他不读了,后来再也没见过他。而好的原生家庭也不需要有钱,但是你往往从这种家庭长大处于人生的一种上升通道。我们经常读到的某某成功人士有个伟大的母亲什么的就是如此,没钱无所谓,给你好的家庭教育、竭尽全力负担学校教育就可,其实优质的家庭教育才是真正影响人一生的宝贵财富。记得以前看过一个澳洲某银行高管主讲的TED演讲,他妈妈会在他失败的时候鼓励他,在他重新燃起梦想的时候,很多人甚至他自己都质疑行不行的时候,他妈妈却说:要瞄准月亮,就算失败了,你也会置身于繁星当中。(Aimforthemoon,evenifyoumiss,you’llendupinthestars.)。后来,他的目标总是放得很大,失去大目标但是经过了大目标的努力,结果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吐槽一下,可惜我没有这样的妈妈,我的原生家庭应该是属于负债性的,成长过程中经历了很多曲折,现在也还是有一身坏毛病。
我身边很多人有网瘾,结婚后还花了十几万充游戏,日常被老婆骂。其中一个二十岁的小伙子网瘾很严重,每天就是上网,他自己也无所谓了,当初勉强考了一个二本院校,那是因为中学有一段时间他迷上了数学和理科的解题,勉勉强强刚好上了大学,证明他脑子还是可以的,上大学后处于极度放松的状态,那可不就得天天打游戏嘛。有时候,他自己也很无奈,但是觉得无力改变。后来我建议他去B站什么的直播吧,然后剪点自己游戏的视频。他还真做了,虽然没有流量,但是他整个人不那么颓废了,至少看着自己粉丝一个一个增加有点盼头,也是把游戏从消耗人生的负债变成生产现金的资产了,奇怪的是从那个学期后,他的绩点都提高了,整个人明显不一样了。原本是打游戏打累了看直播的消费者,现在是自己打游戏直播给别人看并且赚钱的生产者,这就是思维的转变呀,这些都是可以自己选择的,就像把工资拿来买什么一样,买基金还是非必须的消费品。
原生家庭是唯一不能选择的。但是人生几十年,只要你不断购买资产,避免负债,还是可以人定胜天。择偶的时候小气不孝顺、过于矫情、水平太低的避免,车子这种东西如果不是出于谈生意和交通的硬性需求不要在还是主动收入为主要经济来源的时候购买,昂贵的电子产品不要每个月一共才一万的时候买,交朋友无用社交和狐朋狗友不要,买房子购置那些符合核心资产要求、有投资价值的,公寓和别墅没发财前不买。生活方方面面都贯彻这种思维,把这种变成你自己原生家庭赋予的你的思维一样扎根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