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年版)》中“机械运动和力”的内容要求中有这样的要求: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弹力和摩擦力;通过实验,认识浮力;用示意图描述力。因此,画力的示意图是初中生的基本功课,也是中考中常见的一种考试题目。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它分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要想准确画出力的示意图,准确地说是画受力物体的示意图。因此,首先要搞清研究对象——受力物体;再看题目要求画受力物体受到什么力的示意图,如果题目没有强调具体的力,就要进行受力分析。
一、物体受力分析的思路
(1)明确研究对象——根据题目要求确定受力物体;
(2)确定物体所受重力(这个力最容易遗漏);
(3)观察是否与其它物体接触,确定推力或拉力(支持力、压力)等弹力的作用;
(4)确定物体所处状态,确定是否受到摩擦力的作用;(注意:静止状态不一定不受摩擦力的作用,见题目5;平衡状态也不一定受到摩擦力的作用,见题目4);
(5)根据题意确定是否受到浮力的作用。
根据上述要求,正确、有序的画出研究对象的受力示意图是先画出非接触的力,一般是重力;再找接触的力;然后检查所画的力,找到每一个力是否有施力物体;最后检查分析结果与物体所处状态是否相符。
题目1如图1所示,排球离开手后仍在空中继续飞行。不考虑空气阻力,请在图中画出排球的受力示意图。
图1图2题目要求:画出排球的受力示意图。即研究对象(受力物体)是排球(不是人或人手,也不是空气)。同时说明没有指明画排球受到哪个力的示意图,所以要进行受力分析。
题目条件一:排球离开手后仍在空中继续飞行。在地面附近的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在空中继续飞行”一是说明运动,受到空气的摩擦力作用;二是在空气中,受到空气的浮力。由于排球受到重力的作用向下运动,而摩擦力和浮力都向上阻碍排球的下落,即统称为阻力。
题目条件二:不考虑空气阻力。所以本题只画出排球受到重力的示意图。
答案:如图2所示。
题目2如图3所示,一小木块从斜面上滑下,在粗糙的水平面上滑动一段距离后便停下来。请你画出木块在水平面上滑动时的受力示意图。
题目要求:画出木块在水平面上滑动时的受力示意图。即研究对象(受力物体)是木块(不是斜面也不是水平面)。从而确定木块受力的重力。
“水平面上滑动时”说明既不是斜面上,也不是最后静止的位置。
图3题目条件一:从斜面上滑下说明木块和斜面接触,受到斜面对它有支持力的作用。滑下说明木块在运动,但没有说斜面是否光滑,不能确定是否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题目条件二:在粗糙的水平面上滑动一段距离。在水平面上,说明木块受到水平面的支持力的作用;粗糙的水平面上滑动,说明受到摩擦力的作用。从图上可以看出,木块是由于惯性向前滑动的,没有受到其他力(比如拉力)的作用。
题目条件三:最后停下来。在水平面上,说明木块受到水平面的支持力的作用;静止说明不受摩擦力的作用。
根据“水平面上滑动时”的意思排除“题目条件一”和“题目条件三”。即:此时木块受到三个力的作用——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支持力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方向竖直向上,由于木块水平向右滑动,而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运动,所以其方向水平向左。
支持力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画力的示意图时线段长度应相等。
答案:如图4所示。
图4题目3如图5所示,圆球在水平地面上滚动,请画出球对地面压力的示意图。
图5图6题目要求:画出球对地面压力的示意图。因此,球是施力物体,地面是受力物体,即研究对象。
由于题目明确说出画“压力”的示意图。就不需要再分析地面是否受其他的力了。球对地面的压力作用在地面的表面和球接触的地方,方向竖直向下。
此题同学们最容易把作用点画在圆球上或者画出圆球的重力的示意图。
答案:如图6所示。
题目4如图7所示的物体随水平传送带向右匀速移动。请作出该物体所受力的示意图。
图7题目要求:画出物体所受力的示意图。研究对象:水平传送带上的物体。受到重力的作用。
题目条件一:随水平传送带运动。说明和传送带接触,受到传送带的支持力。由于在竖直方向上处于平衡状态,所以重力好支持力线段长度相等;
题目条件二:向右匀速移动。说明在水平方向上处于平衡状态,不受力或者受平衡力。由于物体和传送带一起向右匀速移动,它们之间没有相对运动,因此不存在摩擦力,从而推出物体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力。
物体为什么会匀速运动,这是由于物体的惯性而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答案:如图8所示。
图8题目5如图9所示,一个木块静止在一个斜面上,请画出斜面上的木块受力的示意图。
图9题目要求:画出斜面上的木块受力的示意图。研究对象——木块(不是斜面)。受到重力的作用。
题目条件一:在一个斜面上。说明和斜面接触,在重力的作用下和斜面相互挤压,因此,木块受到斜面对它的弹力——支持力的作用。
题目条件二:静止在一个斜面上。“静止”二字说明木块受到平衡力的作用,而重力和支持力不符合二力平衡的条件,一定还有一个力和这两个力共同作用使木块平衡。“在斜面上”说明木块有下滑的趋势,因此,一定有一个阻碍木块这种运动趋势的力——摩擦力,方向沿斜面方向向上的力,作用点在木块上。
答案:如图10所示。
图10有些同学在作图时会画一个向下的所谓下滑力,有力就有施力物体,这个施力物体是谁?没有施力物体,就没有这个力。
二、画力的示意图的具体要求
1.《物理课标》要求“用示意图描述力”,即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因此,对于一个力,我们必须把作用点和方向(示意图不强调力的大小)表示出来,让别人一看就明白你画的力是否符合要求才算会“用示意图描述力”。比如,题目1让画重力,因此作用点一定画在物体(排球)的重心上,方向要竖直向下;题目3要画地面受到的压力,作用点一定在地面上,由于是圆球对地面的作用,所以应画在和圆球接触处的地面上,方向竖直向下。
2.对于一个物体受多个力的作用画力的示意图时,为了使图示美观,人们通常把它们画在一个点上。比如,题目2。
(1)如果多个力中有重力时,这个共同点一般画在物体的重心上(如题目2);
(2)多个力如果有平衡力时,线段长度应相等;
(3)如果能区别出两个力的大小时,一定要用长度不同的线段表示(如题目6)。
题目6如图11所示,一气象探测器随气球一起加速上升,请你画出这时探测器的受力示意图。(不计空气的阻力)
图11图12题目要求:画出这时探测器的受力示意图。研究对象:探测器(不是气球)。探测器受到重力的作用。
题目条件一:一气象探测器随气球一起上升,说明受到气球对它向上的拉力。
题目条件二:不计空气的阻力。说明只受重力和拉力的作用。
题目条件三:加速上升。说明拉力大于重力,画图时,表示拉力的线段应比表示重力的线段长一些(只要能看出来就可以了)。
答案:如图12所示。
3.多个物体受力的示意图的表示时,应各个物体受到的力单独画出。
题目7画出如图13木棒受到的重力和木棒对墙壁压力的示意图。
图13图14根据均匀的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然后过重心表示出重力的方向;木棒与墙接触的部位为压力的作用点,根据压力的方向与接触面垂直,过压力的作用点表示出压力的方向即可。
答案:如图14所示。
小结:通过以上分析,想正确画出物体受力的示意图:
一先看清题意确定研究对象;
二看作什么力的示意图,如果力不明确,必须进行受力分析;
三看多个过程是哪个阶段(见题目2)哪个方向的力的示意图(见题目3,尽管在圆球在水平面上滚动,但要求画地面受到的竖直方向的力);
四是确定一个力画一个力,千万不能多画(见题8图17、18)。
题目8如图15所示,货物随传送带匀速向下运动,请画出货物所受力的示意图。(黑点表示物体重心的位置)
图15答案:如图16所示。
图16图17、图18是两位同学试卷上作的货物受力的示意图。图17少一个摩擦力,但多一个力F;图18多一个力f。
图17图18三、画力的示意图时要规范
1.规范作图。画力的示意图时,一定要用尺规进行规范作图,养成好的习惯。规范的作图让人一看赏心悦目,不规范的作图让批卷教师心情不爽,从而影响你的成绩。
图19是某同学试卷的随手画的受力示意图,而且是用钢笔画的,在出现错误时没有办法修改。「名师在线」为什么作图题一定要用铅笔?
图192.表示字母应符合规定。在做力的图示时,我们除了用线段和箭头表示出力的三要素外,还要用表示力的字母符号把力区别开来。由于物理学中规定重力的字母用G表示,所以画重力时,一定用G表示;其他各力的字母用F表示。如果力较多时,可用F加角标表示,如F阻(如图10)、F浮,有时候摩擦力也可用f表示(如图4)。
图20是某同学试卷上作的重力的示意图,三要素画正确了,但把重力的表示符号G标成了F而造成了失分现象。
图20四、画力的示意图时的一些特殊情况
1.一个物体受多个力时不能画共点。
有时考题考查的目的是同学们对每一个力的具体了解情况,这是物体受到的多个力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去画。
题目9如图21所示,在游泳池的底部和侧壁,铺满了面积相等的小瓷砖,请画出水对A、B两瓷砖压力的示意图。
图21图22本题看是一个物体,实则是底部和侧壁的两个具体的物体——小瓷砖。根据液体的压强特点和小瓷砖的面积相等知,B点受到的压力大于A点受到的压力。
答案:如图22所示。
2.根据具体情况做力的示意图。
题目10图23是地球表面上空的一架飞行中的飞机。请画出飞机此时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图23图24本题中地球和飞机已经给出,而重力的方向在平时强调的“竖直向下”实际是指向地心。因此,此题应根据实际情况作图。
答案:如图24所示。
五、分析受力时应注意的几个关键词
1.光滑:表示不受摩擦力;粗糙:表示受摩擦力作用。
2.汽球、飞机:考虑浮力;物体、货物、木块、圆球等不考虑浮力。
3.液体(空气)中:考虑浮力。
4.刚好接触:不受压力或支持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