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排球比赛中,以前球员踩中线是犯规的,就和触网是一样的结果,会判给对方得分的,正是这样的规则限制了排球的发展,进攻队员不能完全发挥出自己的实力,排球的发展遇到了瓶颈。球迷看排球比赛主要就是看精彩的进攻,进攻被限制也就是失去了应有的魅力,就好比足球比赛没有射门一样。于是国际排联更改了规则,为了鼓励进攻,允许双方的球员可以脚踩中线,这个规则的改变真是大大地提升了排球比赛的观赏性,进攻队员更加如鱼得水了,再也不用收着劲打球避免自己踩线了。排球比赛的节奏因此变快了,主攻扣球的方式也多样化了,扣球的力量也更加有劲了。
但是这个规则也的确带来了一些不好的方面,那就是因为脚踩线会造成球员的踩伤和崴伤,被踩的都是硬伤,只是很疼,不会造成太严重的伤害,但是崴脚可就不一样了,如果被踩之人心存不善而立即抽脚,很容易伤到崴脚者的踝关节或者是造成韧带损伤,很可能会要休息几个月。年亚洲杯上,张常宁被踩就即使抽脚,韩国女排球员韩松伊就被担架抬走,随后宣布无法重返赛场只能退役,同样的也是年,江苏女排的姜倩雯也是令北京女排的张硕重伤下场,含泪退役。如果被踩之人不抽脚,崴脚的也要休息几天才能康复,比赛也肯定会因此耽误了。因为踩脚多是因为拦网人员的技术不规范造成的,拦网下落两脚前伸,而且踩脚也是小概率很偶然发生的,因此国际排联还是继续鼓励进攻的,因此可以踩中线这个规则一直没有改变,也不会变的。那么主攻手应不应当为了减少对手的受伤几率而改进技术呢?
我觉得没有必要,如果主攻手进攻都通过改变技术不踩线了,那么国际排联还有必要允许踩线来鼓励进攻吗?既然国际排联都允许踩线,而且是特意为鼓励进攻改的规则,说明进攻队员脚踩线是有利于排球这个项目发展的,因此倡导主攻改技术不踩线的建议都是和国际排联唱反调,试图让排球比赛失去魅力,就好比为了保护守门员不受伤而倡议足球比赛不允许射门一样,看着是满满的正能量,其实是啥也不懂的瞎说八道。进攻队员不改动作,那么怎么来保护拦网球员的安全呢?既然进攻队员符合国际排联的相关规定,要求人家改技术动作就是无理要求,也是与国际排联鼓励进攻的精神南辕北辙。而且让那些不犯规,动作还是教科书式标准的球员改动作,是不是很有病?因此,为了保障自己的安全,拦网球员只能规范自己的动作,避免下落的时候踩到对方的脚。对于那些故意安排的踩脚行为更是应当明确地说不,坚决不执行,不被人家当棋子。
为什么拦网人员要自己保护自己,规范自己的动作呢?因为相互都那么坚持下去,谁也不改动作,受伤的是自己,因此只能自己改动作保护自己了,否则吃亏的永远是自己。那么用道德绑架对手,逼其更改,制造舆论压力,然后自己还是我行我素,受伤了就推卸到对方头上,这样做是否合理呢?其实这样做看着自己是大赢家,对方委屈地背黑锅。但是,比赛场上的执法者裁判可是懂规则的,他不会因为你受伤了就判对方犯规,因此你受伤就是白受伤,球队因此输球,自己还要恢复治疗,遇见阴损的教练再让你带伤继续比赛,很有可能会导致卧床几个月。虽然对方会被网暴,但是真正的损失还是在受伤者这方面,保护自己一定从自己做起,不能把自己的安全交给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