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球论坛

首页 » 种类 » 常识 » 北京亚运会工程规划划时代的工程,北京的
TUhjnbcbe - 2025/1/2 19:19:00
北京治白癜风去哪家医院 http://www.kstejiao.com/m/

1、申亚成功的挑战和机遇

年7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北京正式申请举办第十一届亚运会。年9月28日,亚洲奥林匹克理事会代表大会投票表决,确定由北京市举办年第十一届亚运会。申办亚运会对于北京城市建设来说,既是一个飞跃的机遇,同时也是严峻的挑战。

“机遇”是可以利用亚运会的设施建设,包括体育比赛和训练场馆,以及为其配套的许多设施建设,使之与北京的城市总体规划布局相结合,成为促进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促进城市现代化建设和管理的一个手段和动力。“挑战”是指年时北京的各项城市设施水平离召开这样一次盛会的需要还有相当的距离。国际上有一个说法,一般洲际或世界性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哪个城市召开,就是该城市“成人节”。也就说城市的现代化建设要有一定的水平,这是对该城市的设施的一次全面、系统、综合性的检阅。

年北京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

2、亚运工程建设依据

亚运会工程建设必须遵循亚洲奥林匹克理事会章程的规定,不仅要提供足够数量的、符合国际标准的比赛及练习场馆和运动员村等,还要在城市交通、通讯联络、新闻广播、文化娱乐、商业服务、安全保卫等方面达到迅速、有效、方便、安全,以保证运动会顺利进行。

亚运会的规模是工程建设的依据,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

一是比赛、练习场馆的数量

按照亚奥理事会批准的比赛及表演项目的数量和运动会日期来确定。这一方面主要参考88年在汉城召开的亚奥理事会代表大会确定的比赛项目,以及89年在雅加达召开的亚奥理事会执行局批准的项目。

二是接待运动员的规模

经过对历届亚运会参赛国家、地区和比赛项目、天数及运动员人数的情况分析,此次运动会以上情况均比历届多,加之北京是著名的文化古都,有较强的吸引力,因此运动员报名人数有显著增长。

3、亚运工程规划设计原则

亚运会工程建设规模大、内容多、时间紧、技术复杂、投资有限,要想顺利完成,必须做好总体规划和建筑设计。

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为指导,与城市近期建设相结合,要“立足于亚运会,着眼于奥运会”,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充分利用、改造、扩建现有设施,与必要的新建场馆相结合。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精打细算,力求节约,不追求过高的装修标准。

考虑亚运会比赛和今后开展群众体育活动、专业体育队伍的训练,做到比赛与平时使用相结合,并考虑为伤残人使用的无障碍设计。

结合城市交通、信息联系、基础设施的条件和周围环境,减少新、旧建筑的矛盾,与城市的整体环境相协调,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布局,建成一个均衡分布、大中小相结合的多层次的体育设施网络。

结合体育设施布局安排运动员村和其他配套设施。

场馆要多功能使用,比赛场地尺寸以手球场地(40米*20米)设计,其他球类如篮球、排球、羽毛球、室内小足球等皆可使用,同时又可满足文娱、集会、展览等需要。

开展多种经营,由行政管理型向经营管理型过渡,附属空间设置一些餐厅、咖啡厅、舞厅、客房等,加强管理,面向社会,面向群众,提高利用率,争取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注意节约能源。新建场馆普遍采用天然采光,以供训练时用。不仅节约用电,也可满足人们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限制一级负荷的用电范围,对设置空调的用房和场地灯光照度标准都作了规定。

采用新结构、新技术、新材料,设置先进的电子服务系统,保证体育场馆向现代化迈进。

4、亚运工程总体规划

亚运会工程的总体布局,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为指导,与城市的近期建设相结合。在这个前提下,这次的体育设施配置,可以归纳为贯彻了“四个结合”的指导思想,即:“新建设施与改造利用原有设施相结合;分散布局与集中布局相结合;运动会比赛与平时群众使用需要相结合;满足亚运会需要与将来召开奥运会的需要相结合”。

这些规划指导思想的确立,是在原有设施作了充分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又广泛地收集和分析研究了国外有关城市在举办亚、奥运动会时场地布局方案和运动员村的布局经验而得出的结论。

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在解放后有较大的发展,50年代在崇文门外建起了北京体育场和体育馆,以后又继续按城市总体规划布局建设了东郊工人体育场和体育馆、西郊的首都体育馆,即形成了以“三场三馆”大型体育设施为主的公共体育设施布局。考虑到当时我国经济实力有限,离年召开亚运会筹备工作的时间紧迫,因此,必须充分利用和改造某些已有的设施,总共约需30多个比赛场馆,其中有13项为利用、改造、扩建原有设施来安排。

利用现有和正在建设的体育设施如:北京工人体育场作为主会场,举行开、闭幕式,足球预决赛场地,北京工人体育馆安排乒乓球比赛。这次对体育场主体结构进行加固,结合改建在北端设置火炬台,南端设大型记分牌和彩色显示牌,增添座椅,增加电子服务及新闻用房等,改造场地照明,改善音响效果,绿化场地;北京体育馆、游泳馆安排羽毛球和水球比赛。

北京工人体育场

规划师们考虑到亚运会体育设施的规划布局要做到“赛时和平时使用相结合”,即在亚运会后能为市民经常使用,因此亚运会体育设施的新建,必须要与城市总体规划布置相结合。这次新建的北郊亚运会体育中心,就是在市区城市总体规划中保留的大型体育中心中最大的一个,即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另外除以集中方式布置的东郊、北郊等大型体育中心外,在新建项目中,还分散布置了8个—座位的中小型体育馆。如石景山、朝阳、海淀区的体育馆、西城区月坛、东城区地坛体育馆等。这些都是结合原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中型体育设施规划布局来安排的。

除了体育设施以外,亚运会的其他配套设施的建设,也是以城市总体规划为指导来布局。亚运会的运动员村占地31.5公顷,建筑量约52万平方米,它规划在北郊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的北侧,既靠近体育中心又与观众集散的主要方向,即从体育中心东、西、南侧集散的方向相分离,以避免相互干扰,并有利于保安。运动员村还设有地道与体育中心相连。在规划设计中将亚运村布置成为公寓住宅和会议中心用房的形式,在亚运会时可以接待运动员、新闻记者,运动会后可作为首都必需的而过去尚未建设的国际会议中心使用。

第十一届亚运会赛场馆分布图(朱燕吉)

5、划时代的工程

第十一届亚运会于年9月22日至10月7日在北京举行,这是新中国建立以来第一次举办的大型综合性国际运动会。举办亚运会将为发展亚洲体育事业、增进亚洲人民的友好交往、维护世界和平做出贡献,同时将充分显示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

亚运会工程建设是举办亚运会这项复杂大型系统工程中最基本的工程。这一工程的建设,占地之广、规模之大、技术之复杂、速度之快,是北京城市建筑史上一个划时代的工程。

参考资料

[1]曹连群.第十一届亚运会设施建设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布局[J].建筑学报,(09).

[2]朱燕吉.第十一届亚运会工程规划设计[J].城市规划,(10).

[3]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北京志·城乡规划卷·规划志[M].北京出版社,.

1
查看完整版本: 北京亚运会工程规划划时代的工程,北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