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体教联盟CSEAID:CSEAMD」
日前,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第八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在会上介绍,指导各地进一步改进中考体育测试内容和计分办法,科学确定并逐步提高分值,启动在高校招生中使用体育素养评价结果的研究。
王登峰介绍,实现学校体育工作与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挂钩,与教师的绩效工资、考核评价挂钩,与学生的综合评价挂钩。将身心健康情况纳入初、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每年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数据上报和体质健康抽测复核工作。
“强化体育课程开设刚性要求,严禁削减、挤占体育课时间。”王登峰表示,鼓励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将体育课程纳入研究生教育公共课程体系。
发布会上,他透露,根据年开展的第八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工作显示: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优良率逐渐上升,学生身高、体重、胸围等形态发育指标持续向好,学生肺活量水平全面上升,中小学生柔韧、力量、速度、耐力等素质出现好转,体育教学质量不断优化和提升。
王登峰还强调,加大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建设力度,年,印发《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器材配备标准》《小足球、小篮球、小排球场地建设与器材配备规范》。
此外,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和社会公共体育场馆双向开放。截至年,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学校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标率为92.8%,体育器械配备达标率为96.8%,较“十三五”期间大幅度提升。
01
网友热议
针对体育在中高考中的分值将增加这一话题,网友们也是各执己见。
有人认为,现在的学生本身已经背负了一定的升学压力,再提高体育的分值只会让他们压力更大。
高压蒸汽灭菌锅:经历过米实心球的中考体育,我觉得为了分数锻炼太痛苦了。要搞好文化科就很难得了,如果还要拼体育分数,只会让学生更累,这些政策放到学校里就是会化为应试措施。p3:本来文化课就学不来还要花时间锻炼,虽然是身体是很重要的,但是真没那么多时间。泰泰:高中本来学业负担就很重了,还要再加一个科目,压力更大了......也有人认为,这个举措的出发点虽然是好的,但是每个人的身体素质不同,有的学生天生体质虚弱,这种方式未必适合他们。
拂意:我想说的是,身体素质固然重要,但必须注重方式。有很多身体差但又不至于完全不能运动的孩子,或许是跑步胸闷心悸,或许是胆碱能性寻麻疹,这些都不是特别严重的事,但跑起来是真难受。法性身:我体育成绩很差,小时候就非常怕上体育课。直到大三体育可以选修,我选的是乒乓球,才真正喜欢上体育课。我们乒乓球老师非常好,认真教我们练技术动作,其它达标课程管得不严,很好通过。我认为体育锻炼是必须的,但是『达标』不必要!尽自己最大努力就行。毕竟每个人的体质是不同的。哎呀呀:那先天体质差的怎么办?就是我:不是很赞成。我从小到大体育成绩都比较差,肢体不协调,但这些没有影响到我的身体健康,将来也不应该影响我的成绩。如果因为体育考试的问题和理想的大学失之交臂,那也太让人难过了。当然,也有不少网友认为这一举措非常有必要:
红叶:赞成!否则孩子们的近视率超高超高!TTBJ:体育科教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学科!芦芽琴声远: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全面提高!傻猪猪: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提高体育的分值可以让学生们重视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支持!现在的学生为了学习,把身体都搞垮了。02
体育进高考有什么影响?
从目前体育中考的实施经验来看,中高考体育改革能在一定程度上倒逼中学生体质状况的改善,让更多学生和家长重视体育。这本质上是对以往体育课程边缘化的一种纠偏。
落实到基层的实施上,随着教育部门对上好体育课的要求越来越严,中小学体育课被挤占的问题虽然已得到很大缓解,但如何才算上好体育课成了悖论:如果体育不列入考试,容易变成“走形式”;一旦列入考试,被重视的同时又大概率成为应试课程。
一位正读高二的南京姑娘发现,上了高中以后,妈妈不再盯着自己练跳绳和仰卧起坐,学校里的体育课也变得轻松有趣起来。“初中时妈妈会督促我,因为中考要考这些,学校体育课也是,基本就围绕这些考试项目上课了。”
这个现象并非孤例,在如今普遍实行体育中考的背景下,初中体育课正逐渐应试化,而由于体育未纳入高考,高中体育课的内容设置就相对自由得多。
东部省份某基层教育局副局长坦言,只要加入考试,体育课教学内容一定会变,一定会有应试层面的内容,这是没有办法、不可避免的。
沈阳某中学体育老师透露,学校明确要求在初二、初三要适度带领学生练习中考项目。江苏徐州一位中学体育老师表示,初一初二还不会围绕体育中考进行专门练习,到了初三就会有意识侧重中考项目,“其实这也是家长的诉求,据我所知,还有少数在外面上辅导班的”。
很多家长都明确表示:现在体育中考分数必须拿满。文化考试多一分比较难,所以不能让孩子在体育上丢分,不管怎么样也得练上去。对于体育课应试化的问题,他们根本不在乎:“反正都能增强体质,学校这么做,我们是支持的。”
有专家认为,目前国家强制保障体育课并且将体育纳入升学考试,是为了增强学生体质,让孩子们学会一两项体育技能。可体育课过分应试化,一来不具备可持续性,二来会造成孩子对体育的逆反心理。
03
体育课程设置很重要
江苏某重点高中一体育老师反应,该校的体育课是有保障的,即使高三也不会停体育课,但原则是“别太剧烈”。
“目前我们还是赞成体育进高考,因为在中国现阶段体育要不进高考,想让大家真正重视很难。比如说,快高考了,明天有节体育课,你要是老师你会上吗?”
然而体育入中高考并不是体育改革的全部,校园体育课也绝对不能被中高考”牵着鼻子走“。
虽说体育课的在教学中的地位确实提升了,但是如何上好体育课却还是没有一套固定的指引方法,也就是说没有教学方向...
“说实话,无论是进高考,还是增加更多体育课,都有道理。最理想的方式,是按着课程教材走,学生自选体育项目,但那么多体育项目怎么组织,器材怎么用,什么是规范的课程,不好操作。“该体育老师曾在采访中表示。
无论体育是否真的进高考,分数都只是一种唯结果论,可体育教育是终生的,所以我们应该要强调过程论。
如果把体育课的教学大纲和课程也进行细化制定呢?或者干脆将体育运动项目的选择权交给孩子,然后再在过程中设立更加规范的教学和考核来进行激励?
中学体育课绝对不能只在量上进行保证,每一位体育工作者们还要在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上”大做文章“,去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
上海市大学生体育协会会长、上海市中学生体育协会名誉会长薛明扬通过视频发表了对学生体育素养评价体系的专家点评:
04:14相对于升学体育考试这样的结果性评价,现在的体育教育应该更加注重过程,
为体育教学设立规范且标准化的课程和教材,通过量化证书以及等级来激励青少年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这是青少年运动技能等级进校园的意义。
体教联盟在全国推广的《青少年运动技能等级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正是旨在让青少年能够通过技能等级测评熟练掌握一项以上可以伴随一生的运动项目,让体育锻炼成为一种人生路上的习惯。
《标准》是根据年11月,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中央文明办、发展改革委、民政部、财政部和共青团中央七部委联合下发的《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修订,明确提出“研究建立青少年运动技能等级标准”,是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体育教育评价体系。
号码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