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长:力争做到审批最少 为改革挨点骂没关系
东莞制造业在努力转型升级羊城晚报阙道华摄(资料图片) 原题:曾经的世界工厂何去何从?全国人大代表、东莞市长袁宝成接受专访时说:为改革挨点骂没关系访市长羊城晚报特派孙朝方(发自北京)贾樟柯的电影《三峡好人》里有这样一个情节:麻幺妹拿出16岁女儿在东莞打工的照片,她穿着厂服,站在简陋的工厂大门前。这不经意的一幕,折射出大部分国人对东莞的想象:那是 更南的南方 ,是一个打工的地方。就在这部电影热播之时,这座 世界工厂 高歌猛进了20多年的 打工经济 疲态毕现。对东莞来说,从来不成问题的GDP,也在2007年增速首现下滑,媒体与坊间舆论对东莞的评议,频现 民工荒 、 电荒 、 企业外迁 等字眼。此时的东莞呈现给人们的,更多是一幅左右为难、进退维谷的图景:原有模式难以为继,但如何转型、转型能否成功,谁心里也没底。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东莞的今天,很可能是许多城市的未来;而东莞的困局,正是今天整个中国实体经济所面临的困局。东莞将何去何从?带着这些疑问,7日上午,羊城晚报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东莞市市长袁宝成。谈发展决不能放弃制造业羊城晚报: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横琴先后成为广东发展的大战略,东莞的优势是什么?怎样在珠三角中找到定位?袁宝成:对这未来的三面大旗我们很羡慕,作为全省一盘棋,它们发展了,肯定对东莞有好处。南沙对面过桥就是东莞虎门,前海到长安就是20分钟,去横琴开车也就是一个多小时,人家吃肉我们起码有汤喝,东莞肯定会攀上这三个高枝来谋划自己的工作。在我看来,未来城市的发展绝对需要差异化,城市之间不可能同质化发展,否则只能大鱼吃小鱼。广州是省会,深圳、珠海是特区,东莞必须差异化生存。我认为东莞决不能放弃制造业,至少近5-10年里,放弃制造业就没有未来。同时还要发展服务业,尤其生产型服务业。我没觉得东莞发展有很大的困境,我的信心很足,有一点困难和问题,任何城市都存在。谈优势环境好空气也不错羊城晚报:当下环境是一个热门话题,对于生态发展您怎么看?袁宝成:这是当然的。东莞也曾走过为了城市发展饥不择食的路,只要企业能来,就全盘接收,靠这样赚到了第一桶金。客观来说,个别地方的土地受到了一定污染。所以,现在地方*府对每年新批的企业要求严格,不符合环保的不批,并加大力度改善河流环境,截污处理等。现在产业结构越来越好,生态环境也越来越好,有11个森林公园,我利用休息时间基本都走完了,很漂亮。很多朋友到了东莞,都说没感觉到了工业城市,空气很好,城市很美,给点时间,东莞的生态一定会越来越好:灰霾少了,空气越来越好。谈改革力争做到审批最少羊城晚报:下一步改革要突破利益的樊篱,您认为可以在哪些方面进行改革?袁宝成:东莞应该以改革和实干来实现东莞梦和中国梦。我研究了东莞的历史,就是靠改革出成果。如今再谈改革,难就难在要冲破一些已经固化的利益,不少领导干部都享受之前的好,工资不低,就不想再努力了。今年有几件事要做好,比如商事登记改革,要在全市推开,医疗体制改革、城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等,还有各种改革措施来配套。我认为,改革是方方面面,每个改革的方面都可以在东莞找到落脚点。羊城晚报:您认为应该从哪里突破?袁宝成:相较此前,我们已削减了40%的行*审批,但我觉得还不够,还要大刀阔斧地砍,我希望东莞成为全国地级市中审批最少的城市。羊城晚报:都说*府改革是割自己的肉,您觉得*府改革的动力来自哪里,怎么平衡?袁宝成:改革从感情上来说的确比较困难,要将用惯了的、用得很舒服的权力拿出来,实事求地说,很多人会不愿意。但我认为,如果大家认为这个权力制约并最终影响了城市的发展,最后综合比较,改革后的总体利益要大于原来的,那么,就得通过减少一定的行*审批,强有力地去推动,最终达到改革的目的。我认为改革只要对城市有利,哪怕个人有点意见,哪怕有点骂名都没关系。现在的改革不同以前,以前是谁都能得到利益,现在是有人得到利益,有人可能失去利益。谈贡献今年GDP增速还要倒数羊城晚报:您怎么看待广东经济被江苏紧追?东莞将如何为全省经济发展做贡献?袁宝成:省份之间这是非常正常的,是经济发展生机勃勃的好现象。以前江苏经济领先广东,后来广东赶超。当了这么多年老大,面临被赶超的压力和危险,也很正常。我认为,竞争应该是有质量的竞争。东莞发展需要有一个节奏,和城市产业结构相吻合的速度,近两年我们很对不起省*府,去年GDP增速排名倒数第二,今年好像也是倒数,珠三角里排名最低。希望大家给我们时间,结构调整压力很大,结构调整好了,东莞肯定会有比较好的速度出来,只要下力气,东莞能为保证区位优势做贡献的。我个人当然希望结构调整越快越好,但要以事实说话,我希望三五年内,能有好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