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机残骸能解多少谜团:一小片或还原坠海场景
点击查看更多图片
3月24日,一架P-3C飞机刚刚完成11个小时的搜寻。
仅凭数声微弱的信号,如何能确定在万米高空失联客机的位置?马来西亚*府依据英国机构一个理论推演,便确定了客机的
结局
,是否符合常规?截至25日晚,距离客机失去联系已经过去18天,仍没有找到哪怕是一小片客机的残骸,多国联合搜救队伍还有什么对策?
1机组人员为何
多
出1人?
马航称一乘客同时是马航工作人员
马航在24日晚间发布的声明中显示,机上有226名乘客和13名
友人兼同事
,而在此前的3月8日,马航声明则显示机上有227名乘客和12名机组人员,出现了前后统计人数不一致的情况。
昨晚,马航一工作人员对表示,由于一名飞机乘客同时也是马航的工作人员,所以在24日的声明中写成了
向226位乘客以及本航13位友人兼同事的亲友们致以深切的哀悼与祈祷
。
国内某航空公司地面服务部门一位人士表示,航空公司完全掌握机上机组人员以及乘客的详细名单,
如果说是搞错,那就太滑稽了。
该人士透露,飞机起飞前,无论是在航空公司运控中心的电脑里,还是在地面服务部门那里,都有一份详细名单,其中机组名单和机上乘客名单是分开的。此外,在航空公司派签(指负责组织、安排、保障航空公司航空器的飞行与运行管理的工作)过程中,派签员也是掌握飞机上人员名单的,机组包括乘务人员名单一般都不能临时改换,因为派签人员要检查飞行人员是否按规定时间到达现场进行飞行直接准备,并了解准备情况是否合格。
总之,机上人员名单在地面的多个部门都可以调取,这不是一个复杂的统计工作。
他说。
目前马来西亚方面尚未解释清楚乘客和机组人员人数为何发生改变。
新京报郭超韩旭阳
2卫星信号信息为何拖延公布?
美卫星专家称,客机失联后即有卫星信号,但公布拖延一周
美国卫星专家,TMF
Associates公司首席专家蒂姆
法拉对新京报说,
几乎在飞机刚刚失联之后,国际海事卫星组织(Inmarsat)就发现了飞机上的卫星终端依然在每隔一个小时发出ping指令。
但公众获悉
南北
两道弧线的信息时间是在3月15日。
飞机制造专家周济生认为,马方宣布MH370最后在南印度洋坠落,从一般民航失事认定程序上有不妥之处。最大的问题是,马来西亚总理的发布内容还在用
据推测
、
可以相信
、
从未使用的方式
等让人迷惑的说辞。这个由英国空难调查处根据Inmarsat的卫星信息,按照多普勒效应分析出来的结果,不能作为直接证据说明飞机最终失事,还需要更多的物证以及佐证。
周济生表示,如果按照疑似物件发现地来说,澳大利亚现在应该是搜救主力,那么即使宣布也应该由澳大利亚宣布,而不是由大马*府负责人来宣布,这个违背了事故认定一般程序。
他表示,现在多个国家投入搜救力量,理应有一个协同的信息发布渠道。而且这么重要的事件认定信息,需要各方达成一致。而从现在的各国舆论一片哗然以及中国*府的表态来看,在这个消息宣布前其他国家可能还是不知情的。
周济生称,马方是根据与英国调查机构一个电话沟通确认的消息,这个程序就很草率。此外,英国的分析无论用什么科学方式,也只是理论推测,不足以形成证据。
按照一般的空难认定,残骸、遇难人员遗体、黑匣子、残余燃油或可以形成证据的由飞机上发出的数据都可以算作是事件认定的证据。周济生说,再有理由的基于理论的推理,都不应该作为直接证据。
曾参与多起国内空难事故调查的一位北京市公安局技术专家透露,判断飞机失事的重要原则是必须有看得见的证据,马方用英国空难调查机构的数据推算出来的结论,很难使人信服。
按照一般规则,确定空难发生还是要看残骸,比如带有马航logo的座椅或任何物件,然后再将找到物件的位置与雷达确定的位置进行比对,各种因素吻合后才能谨慎宣布结论。
他说,在所有证据链不足以合理解释事件原因的情况下,就更不能草率公布结论了。
此外,针对有关中国已派出*事力量独立研究马航客机失联原因的报道,*队有关部门表示,此报道不属实。当前的首要任务仍是搜寻。下一步,中国*队将按国家部署积极参与相关工作。
新京报郭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