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站:马年春运折射三大变化
忙完了春运,是不是可以歇歇了?南京站站长杨光说:“倒是想歇歇,可是歇不下来。春运只不过是全年接二连三密集客流的第一波。高铁时代,人们对铁路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送走了春运,可是与春运如影随形的紧张感,再也送不走了!”
南京站春运日均客流量已低于全年平均水平
“从2010年京沪高铁通车开始,南京站春运之后出现了春游、暑运、秋运高峰,日均客流量超过了春运。目前南京站春运日均客流量已经低于全年平均水平。据了解,全国各站虽然情况各异,但也有类似趋势。”杨光介绍说。
数据显示,去年全年南京站日均客流量10.06万人,而春运是7.83万人。今年春运增至9万多人,而全年预计发送旅客将达4180万人,日均11.5万人。今年春运最高峰的1月18日当天发送13.6万人,而去年国庆*金周最高峰达到单日22.57万人。预计今年清明、五一、中秋、国庆等假期日均客流量将超过16万人,南京站专门制定了方案,其中暑运62天,秋运10天,期间将大量增开临客。
上海铁路局*委干部陈万钧说,目前长三角城市群已经开通了沪宁、沪杭、合蚌、宁杭、杭甬等10条高铁。上海铁路局去年发送旅客3.91亿人,同比增长16.6%,居全国第一,比2007年增长近1倍。长三角高铁还不断向周边重要客流节点延伸,目前南京至武汉高铁每日30多趟,实现“公交化”。去年12月,津秦高铁开通,长三角铁路直通东北三省,今年春运期间运能翻了一番。
江苏省旅游专家周晓平表示,目前长三角高铁里程占全国两成,明显拓展了沿线居民的出行半径,周末流、旅游流随之井喷,高铁出现暑运、秋运,其主要客流就是旅游者。此外,同城效应还让不少人开始了工作与居住地分开的“双城生活”。
互联时代“吐槽”提出服务新需求
“彻夜排队买票、候车拥挤不堪、车站又脏又乱的情况已经不复存在,今年春运购票排队都没有一次排到售票厅外,可是旅客们的意见还是多得很。”南京站路风办主任刘辉说,互联时代,公众对铁路的“吐槽”年年都在翻新。
刘辉介绍,前几年春运投诉最多的是买票难、乘车难,如排队几天买不到票、*牛横行、买了票上不了车。在这些“吐槽”的倒逼之下,这两年铁路部门推出电话订票、上订票、手机订票、上门团购,不断对购票站进行升级,并在大学校园安放自动售票机,“一票难求”得到很大缓解。今年春运上海铁路局购145万张票,同比增长了74%。
K722次列车列车长贺沛根介绍,今年的务工人员列车全部换成了空调车,热水保证供应,餐饮服务不断。原以为务工者会比较满意,但他们又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如列车上手机信号弱、充电插座少,等等。
刘辉说,旅客投诉“服务态度不好”最多的是售票处和补票处,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没有微笑”。有的旅客“长乘短补”被补票人员抓住,认为补票人员态度过于严厉,也要投诉。有人用虚拟姓名和虚拟身份在上购票,不符合实名要求,不能上车,非常不满。这类问题涉及法律与互联的管理,解决起来有难度,但都是给铁路服务提出的新课题,值得他们认真对待。
“铁老大”要在改革中变“店小二”
“铁路旅客流量季节分布逐渐均衡、春运服务常态化将成为趋势。”杨光表示,“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服务需求,要靠铁路建设的发展,也要靠改革。”
杨光说,旅客新的需求是他们下一阶段改进服务的重点。他们有决心一定要把人们诟病的“铁老大”转变成服务热情周到的“店小二”。
针对春运后即将到来的学生流和旅游流高峰,南京站将根据客群需求的不同,合理安排行车线路和车次,把春运服务向全年延伸。在高铁候车厅增设自动取票机。针对乘客反映较多的手机信号问题,他们正在积极与移动通信部门合作,争取在列车上开通免费WIFI信号,并让车站的WIFI系统更方便。
江苏省*府参事宋林飞认为,春运虽然结束了,但春运中提出的改革课题不容忽视。铁路提速扩容后,乘客日益多样化,有老一代务工者,也有新生代民工,有学生、探亲者,也有旅游者。针对不同客群,铁路部门要在不同类型车辆安排、线路设计、票价制订、需求特点等方面花更多功夫,提供精细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