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球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懒熊体育创始人韩牧产业5年发展的5点观察 [复制链接]

1#

编者按:年1月12日,懒熊体育·第五届体育产业嘉年华在上海举行,懒熊体育创始人CEO韩牧作了开场演讲。演讲中,韩牧回顾了年的变化,并对过去5年体育产业的发展做出总结,提出5点观察。以下根据演讲内容整理。

在现代世界,用“无法想象”来总结一年,本身就是无法想象的。奥运会延期、东南亚蝗灾、澳洲大火、武汉疫情,以及很多离开我们的明星们。

但在文学作品里,这个词经常被拿来形容特殊年份:这一年对主人公意义重大,甚至可以说是一生的缩影,“一年就是一生”。

年就是这样的一年,对很多人、甚至对中国体育产业的很多公司来说,这一年应该是刻骨铭心的。

年发生了很多变化可以重新定义体育产业发展趋势,大多令人沮丧,但也有积极的一面。

1、我们看到了体育内容版权回探:

我们似乎回到了年的重新思考。英超以超低价卖给腾讯、中超与CBA也没有所期待的那样一帆风顺,这个现象的背后是,我们的体育资产运营与价值转化得重新定义。过去,体育版权被视为最具有门槛的核心资产,但在年我们开始思考如何运营。说得好听点,是体育版权的内容价值回探,说得直接点,就是“一夜回到解放前”,貌似没有平台或公司可以支付如此高昂的体育版权费用了。

2、我们遭遇了赛事停摆带来内容真空:

年赛事公司遭受了重创,很多赛事公司都停摆,过去通过赛事可以打通房地产、快消、娱乐等领域,尤其是一到周末马拉松就可以占据大家的朋友圈。但是今年,很多地方的马拉松都被取消了,包括标志性意义的北马。从马拉松到中超、CBA甚至是NBA与欧洲五大足球联赛,当然包括命运多舛的奥运会。线上线下都没有了内容,人们将近一个世纪没有经历过这样的真空了。

3、我们不得不面对品牌合作方的过度防御性收缩:

由于各种不确定性,今年品牌方最大的态度是“过度性防御”战略,能砍掉的尽量砍掉,包括体育。我得到的消息是,即使是央视这种顶级内容平台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品牌方的这种战略,大家活下去的愿望都很强烈,但也都很挣扎。

4、我们也必须直面运动线下的两极化/p>

受年疫情影响,线下运动领域遭受重大创伤,但恢复起来却呈现两极化特点。从年6月份开始,一部分品牌好、恢复应对能力强的公司,例如健身房、体育培训机构等,很快回到正轨,招生、营收等各方面可能都比之前还好;与此同时,死掉的公司也非常多。

经历残酷的对比才发现,当灾难到来时,不同的公司对现状的理解与吸收的养分不同,尤其是用品牌和品质建立起来的口碑,会挽救公司于水火,最终命运也会截然不同。

5、当然,我们也看到了很多积极的元素,比如头部公司战略的调整:

年对很多公司来说主动进行了调整,疫情只是加速了其调整。体育用品、体育教育、健身、电竞等领域都进行了公司战略、核心业务、内部管理等调整。我们看到去年三十周岁的李宁在调整,今年步入三十岁的安踏在调整,他们都在未雨绸缪。我们看到腾讯体育在调整,阿里体育在调整,他们都在找到未来合适自己的发展之路。我们看到花香盛世在调整,威尔士在调整,都在想怎样使公司更加稳健。但在这些积极调整之外,我们也看到很多公司的无奈之举,希望他们的调整一切顺利。

每年的开场演讲,我都会分享创投数据,今年的数据我们会淡化一下。

这是-这6年体育创投环境的变化。年是顶峰达到亿、次,随之是每年下滑的趋势,受大环境等各种因素影响年到了最低谷,30亿、53次,只有年的七分之一。而这30亿的融资主要集中在电竞、健身等领域以及头部公司,尤其是健身领域,比之前更多。

中国人讲究一五一十,喜欢逢五逢十做个总结。因此,年是个很好的时间点,我们站在历史分水岭的另一侧,来回看中国体育产业进入商业世界的第一个五年。

在过去的这五年,懒熊体育既是参与者,也是观察者,我们的业务从媒体到金融、营销以及智库,这个领域给了我们很多摸着石头过河、翻山越岭的机会,也让我们意识到保持充沛体能、清醒头脑的重要性。所以我们从观察者的视角,用5个“喜”和5个“忧”,对这五年做个总结。我们看到了好的一面,同时也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