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研究背景
手球运动是一项综合篮球、足球、排球等球类项目特点逐渐演变成用手打球,双方攻守,最终以球能够进入对方球门而得分的对抗性很强的接触性项目。手球的比赛规则容许队员用手臂和手去封球和争夺球,容许用躯干拦截对方持球或不持球队员、可以伸开单手从任何一方去轻打对方的球、用弯曲的手臂从正面接触对方球员等。在竞赛时运动员间会产生直接的身体对抗,发生推、拉、抱等动作,容易造成运动损伤的发生。国外学者也有相关报告表明女子手球创伤发生率在17种运动项目中名列第一位。因此,了解手球运动员损伤特点以及合理有效的康复手段成为手球教练员面临的重要问题。
2、研究目的
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分析国内运动员“运动损伤”研究现状,并将篮球、足球与手球运动损伤研究内容进行横向对比,进一步发现手球运动损伤的特征以及文献研究的不足,进而对目前的研究现状、损伤的防范及康复治疗手段提出合理性意见。
3、研究方法
3.1文献资料法
为了调查运动损伤在国内的研究现状,笔者以中国知网为数据源,采用“运动损伤手球”、“运动员损伤篮球”、“运动损伤足球”关键词检索,时间跨度“.5.15-.5.25”。检索到的文献数量为篇、去除征稿启示、人物介绍以及信息不全的文献,得到有效文献为篇,为本文的撰写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3.2数理统计法
利用Excel表格及SPSS.20对回收的问卷进行统计与分析。
4、结果与分析
4.1运动损伤定义
不同的损伤定义会影响损伤的标准,最终造成调查的差异,因此要对运动损伤进行明确的定义。国外有关学者将“运动损伤”定位为:运动员因比赛或练习时造成的损伤以至于造成在接下来的一场或多场的练习及比赛中缺席。然而,由于各个运动项目的运动频率,受伤部位及运动的特殊性的不同,这样的定义显然不够准确。国内学者将“运动损伤”定义为:在运动过程中及运动的后发生的各种损伤及其并发症。根据国内外学者对“运动损伤”的定义,本文将“运动损伤”定义为在比赛和训练时所造成的损伤,此损伤致使参训人员的运动能力变差或被迫需要离场休息,或需要就医的情况。
4.2运动员运动损伤的研究现状
在国内,对于运动损伤的研究流行病学调查的文献数量比较多,根据调查运动项目的数量不同,可分为多项运动项目和单一运动项目。在多项运动项目的研究中,国内学者一般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运动员进行调查分析。调查结果显示:运动员的损伤发生率为41.2%-73.37%,损伤多发部位为腰、踝、膝、肩等。单一运动项目:与多项目研究角度相似,从损伤的发生率、发生部位、康复手段等角度来探究某一运动项目的损伤特征进行分析。国内运动员运动损伤的研究现状调查所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损伤规律、损伤致因、损伤预防措施等。
4.3球类运动员运动损伤的研究现状
手球在项目特征上与足球、篮球相似,既体现了足球的“追逐”又体现出篮球的“争夺”,因此也被称之为足球、篮球结合体。因此本次报告将手球运动损伤的研究现状与篮球和足球相比。从图1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手球运动损伤的论文量远远低于篮球和足球的研究。
图1:篮球、足球、手球有关运动损伤的文献数量
4.3.1篮球运动损伤的研究现状
国内对篮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研究大都集中在损伤现象、原因、以及损伤预防和处理的分析,且存在大量单关节损伤的预防分析。结果显示:损伤部位多集中在踝关节、膝关节、指关节。而且同一部位多次损伤以及多个部位同时损伤的情况时有发生,损伤发生率随着运动年限的增长而增长。
4.3.2足球运动损伤的研究现状
关于足球运动损伤的研究对象过于单一,并没有将不同层次的足球运动员结合起来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足球运动损伤的部位集中在下肢,多发于踝关节、膝关节和大腿。损伤的类型有挫伤、擦伤、扭伤、拉伤、撕裂等。足球运动损伤的病理包括急性和慢性两种。并且足球运动损伤程度多为轻度和中度,重度比较少。
4.4手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研究现状
4.4.1运动损伤的特征分析
4.4.1.1损伤部位分布特征
姚鸿恩()最早对运动员的损伤进行调查研究,调查对象包括12支省市运动队名运动员,调查结果显示损伤部位中膝关节损约占半数,其次是踝关节、腰部和肩部。急性损伤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慢性损伤。陈家贵等()利用-在中华伤残基金会获得理赔的名运动员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下肢的损伤在所有损伤部位中发生率最高(图二),占60.19%;其次是躯干,占18.12%;然后依次是上肢12.30%,头面部9.39%。损伤部位(图三)依次是膝关节、腰部、踝关节、鼻、腓骨和跖骨。损伤类型依次是:韧带损伤、骨折、半月板损伤、椎间盘突出症和关节扭伤。
图2:-我国手球运动员运动损伤部分统计表
图3:-年我国手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类型统计表
4.4.1.2损伤性别分布特征
国内学者对这方面研究不尽相同,一些学者认为男女手球运动员在损伤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得出性别对手球运动损伤的发病率没有明显影响的结论。部分学者认为男女手球运动员在损伤方面存在差异,女子手球运动员的损伤发生率远高于男子手球运动员的损伤发生率,国外相关的研究也显示,女性手球运动员较男性有着较高的损伤率。这与女性某些生理特征:女性的骨盆较男子宽、肌肉力量差等有关。出现的不同学者间研究结果不一的原因或许与研究对象、方法上存在差异等有关,关于性别对运动损伤率的影响还需做进一步的研究。
4.4.1.3损伤年限分布特征
李志敢()对广东女子手球队员的运动损伤调查,发现参加训练的前3年及7年以上的老队员,其损伤的发生率较高。损伤的发生率两头高中间低的“V”型。(图4);训练年限与急性损伤成反比,与慢性损伤成正比;并提出相应建议:对专项训练的安排上,新队员要循序渐进,严格控制一般素质训练和专项训练的转移。老队员在运动训练结束后,必须做好充分的放松运动,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图4:手球运动员训练年限与运动损伤的关系
4.4.1.4损伤运动能力分布特征
娄海波()对江苏男子手球运动员损伤情况调查显示,手球损伤率较高,一线和二线运动员损伤在急性损伤和慢性损伤率方面不同,一线队员的急性损伤率低于二线队员,但慢性损伤率高于二线队员,损伤部位以踝关节、肩关节和膝关节为主。
4.4.2运动损伤的原因分析
4.4.2.1手球项目动作特点
手球比赛中由于冲撞、牵拉,直接或间接外力作用可引起关节、韧带、肌肉等软组织闭合性损伤。传球、射门等动作又要求射门队员引球幅度要大、力量要强,所以稍加外力阻挡冲击,就会使关节、韧带、肌肉发生超常范围活动而致扭、挫伤。规则允许合理冲撞、合理阻挡,这些因素都易引起运动员犯规和受伤。
4.4.2.2运动员准备活动不充分
不做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合理是造成运动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准备活动的时间在十到三十分钟较为适宜,强度安排在45%最大摄氧量为宜,产生的生理效应能够维持45分钟左右,之后其生理效应便会消失,因此需要注意准备活动距离比赛和训练的时间不宜过长。
4.4.2.3场地器材及防护
场地不平整或不慎跌倒,都可能造成膝、踝关节韧带损伤,穿不符合要求的鞋(鞋底过硬、过高)可造成踝关节扭伤;在对抗性练习时,不注意自我保护,被撞伤,被对方冲撞致挫伤等等。
4.4.2.4技术动作不正确
动作错误,整体运动失调,射门倒地技术不当,自我保护能力差及动作粗野,犯规及不合理冲撞,跌倒造成损伤。
4.4.2.5训练安排不合理
运动过程中,训练量过大产生疲劳,如不能及时回复消除疲劳,运动损伤的风险会大大增加。
4.4.2.6心理因状态不佳
运动损伤是由多因素造成的,不仅与生理因素、物理因素、训练因素等有关,心理因素也是导致运动损伤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承受的消极生活应激量越大,发生急性运动损伤的可能性越大。
4.4.3康复手段分析
依据上述损伤原因针对性的提出康复手段例如:全面发展躯干力量,调节控制情绪,加强社会支持系统、充足准备活动、掌握正确技术动作、合理安排训练计划等。当然也有学者对损伤发生后的治疗手段进行研究,例如;周春阳()采用“郑氏按摩法”对参与第二十六届奥运会中国女子手球集训队20名运动员进行了运动损伤防治研究,“郑氏按摩法”主要以新伤药外敷加冰敷,局部制动,次日在伤部周围施以轻度抚摩的治疗手法。并详细列举的腰肌劳损,髌骨,膝盖等损伤部位的按摩手法。钱忠东等()以膝关节为例深入探究了四种受伤类型(急性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半月板损伤、髌骨软化症、髌下脂肪垫损伤)经过研究者大量的诊疗工作形成了一套特有的膝关节伤病的诊断治疗体系,包括针灸、按摩、功能训练、冷疗法等相关康复治疗仪器在内的保守治疗。李吉如等()对6年多时间内广东省集体小球类项目(手球、曲棍球、垒球)运动损伤后等速肌力康复效果进行归纳总结及系统性研究。其中手球运动员共进行人次关节次的等速肌力康复工作,主要是膝关节与肩关节等速肌力康复。结果显示:等速康复前后各关节屈伸肌群力量增长明显,训练前后差异存在显著性,尤其是对肩关节的康复效果最为明显。运动员能够在一段时间康复训练后,迅速与队伍合练,达到康复的效果。郑永利()针对运动损伤提出了康复性体能训练:先用FMS(功能性动作筛查)进行测试,评估身体在灵活性以及稳定性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根据测试的结果有针对性的进行康复性体能训练。例如:肩关节受伤依据肩袖的功能,利用弹力带、小重量哑铃进行肩关节体侧抗阻内旋、外旋、外展、内收等的训练。关节韧带拉伤会破坏到关节的稳定性可采取稳定性训练帮助和恢复本体感觉,常采用的器材包括平衡板、瑞士球、波速球等,利用这些器械进行出不同难度的平衡训练来提高稳定性和本体感觉等。
5、结论
1、国内运动员运动损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损伤的发生率、发生部位、损伤发生后康复手段等角度来探究某一运动的损伤特征。
2、同属球类运动,手球与篮球和足球损伤的部位,性别特征、年限特征相似,但单关节损伤发生率依据项目的特点存在差异。具体差别有待研究。
3、手球项目的运动损伤研究文献较少,与篮球相比单关节的损伤及防护研究少,与足球相比缺少预防损伤性研究。
4、手球运动员损伤部位特征主要集在膝关节、踝关节、肩关节及腰部;损伤的类型主要以韧带损伤、肌肉拉伤,关节扭伤及半月板损伤为主并且多数是急性损伤,损伤年限特征呈现V字型。
文字:李凤
指导老师:王红英教授
sus学术情报
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