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是孩子学习和生活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可好多孩子上了小学后却遇到了难题,握笔姿势不对、写字慢、字迹潦草、写一会儿就累……严重影响孩子的自信心。
可是你知道吗,孩子这些书写问题是有“前期症状”的,比如孩子在幼儿园阶段还不会自己穿衣服、不会用筷子、更不会自己系鞋带、扣纽扣等等…
这都跟孩子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有关系。下面就对孩子书写困难进行简单的分析。
我们都知道孩子的成长规律是“从头到脚,从躯干到四肢”,从粗大动作到精细动作,逐步完善、成熟,才能发挥他完全的功能。
所以只有基础的感觉通路发育完善,孩子才能在书写力、专注力、理解力等高阶功能上获得发展。
除却孩子的先天肢体缺陷,从感觉统合的角度来看,造成儿童书写困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NO.1
颈肩肌肉控制不良
颈肩部分的肌肉,关系着孩子头部、肩部的稳定性。如果孩子的颈部力量不佳,就不能让头部保持长时间的稳定状态,而颈部力量和肩膀的力量密不可分。
如果孩子肩膀力量不足(包括肩关节、肩胛肌肉等),有可能会造成孩子无法稳定地运用手臂推拉重物,或很精确地做出上肢动作。
孩子写字时就容易出现将手臂紧贴住身体,或是写字、用剪刀时总是耸着肩等行为。
NO.2
手部动作控制不良
当孩子的手肘、手腕的动作控制不良时,会用整个手臂挥动的笨拙方式来拿取及使用物品,因此就会影响效率。
孩子的手肘、前臂稳定度不足,在写字时就容易手肘晃动;手腕稳定度不足,写字时就容易手腕弯曲,影响精细动作的操作以及写字的速度。
所以各位家长和老师,千万不要着急让孩子早早地学习写字,要先让孩子的手腕、手肘的灵活度和稳定性提升上去,才能更好的辅助孩子进行握笔、写字等一系列的活动。
NO.3
手部肌肉控制不良
手部肌肉群主要包括手掌外部肌肉群和手掌内部肌肉群,这两大肌肉群的协调性是精细动作灵活度的关键因素。
手掌外部肌肉群主要功能在于维持手腕的稳定度,促进大拇指与其他手指的有效操作,并促进手弓的发展。
手弓的良好发育,可以协助手指形成适合物品大小的形状,以利于抓握时手部足够稳定且又不至于过于僵硬。
手内肌对书写能力主要有两大影响:
手内肌负责控制大拇指动作,维持虎口稳定性及与其他手指的对掌活动。
如果孩子的虎口稳定性不好,孩子写字时就容易用大拇指压着食指,或食指压着大拇指等错误姿势,导致错误的握笔姿势,影响书写的灵活性。
NO.4
双侧协调能力不足
双侧协调能力不足的孩子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惯用手没有确立,双侧分化不全,常常会变换左右手来操作较精细的活动,没有形成自己的优势侧。
第二类,虽然已确立惯用手,但没有发展出非惯用手的辅助功能。比如,一只手写字时,另一只手不知道压住纸张;一只手画直线,另一只手无法压住直尺。
NO.5
手眼协调能力不足
手眼协调能力是指利用视觉信息来指引动作精准度的能力。
这是生活中经常需要的一种能力,比如打球、剪纸、涂色、拼搭积木等等活动,都要用到手眼协调的能力。
那么生活中可以用哪些游戏帮助孩子提升身体姿势稳定性,提高书写能力呢?
简单训练方法
首先要从粗大运动开始练起,因为我们要通过粗大动作的训练,锻炼孩子肩胛骨的灵活性与稳定性、手肘与手腕的灵活性与稳定性。
比如扔羽毛球、向上抛接球、打篮球、打排球等,都可以锻炼到孩子的颈肩臂部的力量。
还可以通过趴地推球、推小车、小燕飞等更有针对性的训练,提升孩子的核心力量和颈肩力量。
然后我们要锻炼孩子的手部精细动作,提高手指的灵活性、手眼的协调能力。
可以通过手指操、捡豆子、拧瓶盖、捏橡皮泥、连点成线、弹玻璃珠、翻花绳等都可以锻炼到孩子的手部灵活能力。
往期精选
孩子好动不专注?根源是“感觉统合”!
为什么孩子总是“人来疯”?背后藏着你不知道的心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