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8月20日,北京举办了奥运表彰大会。
许多在巴黎奥运赛场上大放异彩的运动员纷纷获得表彰,个个神采奕奕。
经过几个月的紧张备战,甚至为了奥运会奋战了数年的运动员们,终于迎来了轻松的时刻,他们满载荣誉归来。
在众多运动员的合照中,女排队员们格外出众,个个身材高挑,十分引人注目。
然而,我们所熟悉的朱婷并未有任何照片公开。
她没有参与这次活动,事实上,能够代表中国队出战本届奥运会已经是非常难得的机会。
原来,朱婷早在奥运会之前就已经与意大利女排签约了。
那么,她为何选择在奥运期间重返国家队?这些年间,她又经历了哪些事情?
体育明星的成长历程
出生在河南乡村的家庭中,我是六个孩子中的一员。
朱婷的家庭条件并不宽裕,但父母为了生一个儿子,不断地努力,最终在生了五个女儿后如愿得偿。
他们不过是普通的农民家庭,除了耕种几亩薄田外,生活主要依赖父亲经营的修车铺。
家里孩子这么多,这些微薄的收入自然难以让他们过上高质量的生活。
当朱婷刚升入初中时,父母便已经为她的学费和生活费感到非常为难。
再加上她的学习成绩并不理想,继续求学似乎也没有太大意义。
然而,就在她几乎要辍学的关键时刻,体校的教练发现了她的潜力。
父亲身高一米八,母亲一米七二,而朱婷也遗传了他们的高个子,年纪轻轻就已经长到了一米七,十分惊人。
在教练的劝说下,父母也同意让她去体校,并筹集了一笔学费把女儿送了进去。
起初,朱婷并不清楚自己适合练哪项运动,经过多次尝试不同项目后,才最终确定专攻排球。
训练非常艰苦,长时间无法回到家中。
然而,此刻她的家人却正为另一件事忧心忡忡。
朱婷的弟弟突然无故发烧,医院的详细检查后,被确诊为白血病。
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般击碎了全家人的心,但却不能让朱婷知道。
她只是个小女孩,能做的事情有限,这个时候告诉她,除了让她增加忧虑、耽误训练,毫无意义。
父母耗尽了所有积蓄,四处向亲友借钱,甚至变卖了不少家中的财物,这才勉强凑够了手术的费用。
骨髓配型成功后,朱婷的弟弟被送入了手术室。
然而,仅仅半个月后,他的身体就出现了排斥反应。
继续治疗期间,朱婷打来电话关心弟弟,家人依旧只说是普通感冒。
然而,弟弟最终还是未能被救回。
朱婷终于得空回到家时,却听闻了弟弟已经离世的噩耗。
经历了悲伤的洗礼后,她更加刻苦地训练,并主动承担起了家庭因弟弟治疗而欠下的债务。
她进步神速,表现优异,被大家公认为有潜力的种子选手。
遇到伯乐郎平,成为她人生中的一大幸运。
踏上事业巅峰
年,郎平接任中国女排主教练,既亲自指导队员训练,又在全国范围内积极发掘人才。
于是,天才少女朱婷进入了她的视野,并被她选入了国家队。
朱婷在各方面的条件都十分出色,只是身材稍显纤瘦。
在生长发育期间,她的身高迅速增长,但体重却没有丝毫增加。
在担任教练后,郎平首先留意到了这一问题。
对于许多人而言,不容易长胖的体质总是让人羡慕。
然而,对于朱婷来说,这反而成了一件烦心事。
如果太瘦,体力往往难以维持。
此外,她的体质较为特殊,激素水平明显低于常人,常常容易出现内分泌失调。
朱婷是队内的主力攻手,郎平甚至亲口称赞她的实力超过了自己。
然而,如果仅仅依赖她来进行进攻,对她来说会显得过于吃力。
郎平根据她的身体状况,特意从美国购买了蛋白粉,帮助她增加肌肉。
平时会根据科学依据合理地为她制定训练计划,以防止过度训练导致受伤,避免给身体带来无法恢复的损伤。
而郎平教练这些与众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