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球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甲骨文中的萌力汉字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诚信医疗 http://nb.ifeng.com/a/20180331/6472849_0.shtml

谈及甲骨文,人们往往首先联想到的是那些深奥难懂的古代文字,它们似乎隐藏着无尽的秘密,等待着我们去探寻。或者,我们可以这样想象:而上述所提及的甲骨文,或许让人觉得深奥难懂,仿佛只有专家才能窥其堂奥。然而,事实上,甲骨文中不乏一些字形颇具可爱之态,宛如古人随手绘制的简笔画。不信,让我们一同领略一组别具特色的表情包。“斗”字甲骨文表情包,一言不合就开斗。“服”字甲骨文表情包,让人五体投地。“骑”字甲骨文表情包,仿佛带我领略了苍茫天涯的壮美与深情。“左”与“右”相伴而行,仿佛在跳着慢动作的舞蹈,是不是颇有几分可爱?而当你深入探索古文字的奥秘,你会发现,古人的世界其实充满了童趣与“萌力”。诸如“龟”这样的字,仅仅一瞥,便让人感受到其蕴含的生动与活泼。一目了然,又显得分外可爱,这不就是我们日常拿着手机侧拍或俯拍时的情景嘛!而这个可爱的形象,正是“龟”字甲骨文的两种写法:一种是乌龟的俯视图,一种是侧面图,生动活泼,让人忍不住想要亲近。此外,“壴”(zhù)这个字,意为陈列乐器,其甲骨文字形也颇有趣味。其字形展现出一面鼓的形态,静静地伫立着,仿佛在等待着什么。商代的兽面纹鼓,是不是颇具古韵?生活中,许多字都以“壴”为部首,比如“鼓舞”中的“鼓”,就描绘了一个人手持鼓槌,正在击打鼓面的场景。还有“喜庆”的“喜”字,它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听到鼓乐时的喜悦心情。在字形上,上面部分是“壴”,代表着鼓;而下面的“口”则象征着人们咧开的笑脸,表示欣喜之情。还有“彭”字,它捕捉了击鼓时发出的声响。在字形上,“彭”字巧妙地融入了鼓声的元素,上面的“彡”象征着鼓槌挥舞的痕迹,而下面的“卍”则隐含着鼓声的回荡。每当人们读到这个字,仿佛能听到那“彭彭彭”的鼓声,感受到击鼓传花的喜庆氛围。右边展示的是甲骨文,它由五画组成,而金文则以三画的形式呈现。无论是三画还是五画,它们都旨在传达那“彭彭彭”的鼓声。后来,为了更专门地表示这个声音,人们在“彭”字的左边加了一个“口”,于是有了“嘭”这个字。

但话说回来,最令人喜爱的可能是“彭”字写在陶器上的形状。它看起来是这样的:继“彭”字之后,我们再来看看另一个有趣的字:“猱(náo)”。这个字描绘的是一种猕猴的形象。那么,它的甲骨文又长什么样呢?答案令人惊喜:一只敲可爱的小猴子!还有这个字,它同样引人入胜。被誉为“甲骨文中最萌字”的,你猜会是什么?是猫吗?喵!其实并非如此,它虽外形神似猫,但并非猫字。这个字,实际上与古代的一种青铜器有关,那便是鼎。那两个形似“猫耳朵”的上部结构,其实是提耳的设计;而下面的四条“猫腿”,则恰如鼎的足部,稳稳支撑着整个字型。所以,当我们想象在甲骨文中书写“问鼎天下”时,这岂不是在“问猫天下”?而“鼎足三分”与“猫足三分”的对比,似乎揭示了一个有趣的发现:喵星人在地球上的角色,确实不寻常!除了形态似猫,甲骨文还展现出了动漫Cosplay的趣味。例如,海绵宝宝中的章鱼哥,其脸型在甲骨文中竟然能找到一个与之相契合的字。不信,请看图:其实,这个甲骨文字描绘的是“斗”的场景,展现了两人在激烈争斗的画面。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它竟然与动漫中的章鱼哥有着惊人的相似。同样地,海绵宝宝,这位章鱼哥的“好伙伴”,也与一个甲骨文字不期而遇,产生了奇妙的契合。瞧瞧这个字,是不是挺有意思的?从它的形状,咱们就能猜出它代表的是“牙齿”的“齿”字。你看,它是不是像极了四颗门牙的排列?不得不说,古代人造字的方式真是既直接又生动啊!就连海绵宝宝的可爱宠物小蜗,也有一个与其形象相似的甲骨文字。这个字仿佛是两只大眼睛好奇地探出的“单”字,真是有趣极了。这个汉字如此可爱,竟与古代的一种武器有着不解之缘。想象一下,在树杈的两端绑上石块,它就能成为一种简单的武器,用于砸击或砍杀。同时,还有一些甲骨文字,它们的形状简直就像是一张张生动的表情包。例如,“子”字,其形象与“摊手”表情如出一辙,让人忍俊不禁。这个甲骨文字,是不是看起来有些熟悉?难道它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奥特曼的化身?其实,这个甲骨文字并非我们所熟知的奥特曼的化身,而是象征着“星”字。或许,这个字在某种程度上透露了奥特曼源自外星球的神秘色彩。同时,甲骨文中还描绘了众多生动可爱的火柴小人,它们以憨态可掬的形象,仿佛即将跃然纸上,为人们带来无尽的想象与乐趣。例如,“天”字在甲骨文中的描绘,突出了一个小人的头部,其本意即为“头”。随后,这个字被引申为“天”,或许是因为“头”与“天”在某种意义上都代表着至高无上的概念。“屎”字无疑是其中最为形象生动的。古人竟能如此直白地描绘拉屎的场景,着实令人意外。接下来,让我们转向“吴”字。这个字背后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尤其是对于姓“吴”的朋友们来说,更有着特殊的含义。那么,甲骨文中的“吴”字是如何书写的呢?上面是个“口”,下面其实不是“天”,而是“夨”,这个字念侧,表示头侧在一边。那么,什么时候我们的头会歪向一边呢?答案是跳舞的时候。在跳舞时,我们感到非常开心,所以上面的“口”和“喜”字下面那个口的含义相同,都表示开口笑的意思。因此,“吴”这个字的本义就是娱乐。实际上,“吴”字就是“娱”的本字。后来,“吴”被专门用作国名和姓氏,于是又造了“娱”字来专门表示娱乐。所以,字形中包含“吴”的字往往与娱乐有关,例如“虞”,其本义就是带着虎头假面跳舞。在古文字中,甲骨文常常会特别强调“吴”的那个“口”,以表示某种程度的开心,仿佛嘴巴都笑出了身体。还有,我们来看这个字:是否感受到了一股浓郁的TomandJerry动漫风格?然而,对于那些漫不经心的吴姓同学来说,他们可能把“吴”字写成了这个样子:同学,你激动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可别把脑袋像排球一样扔出去啊!其实,甲骨文还有一个别称——甲骨卜辞。这个名称源于它的一项关键功能:占卜。那么,在商代,人们究竟是如何利用甲骨进行占卜的呢?以殷墟的龟甲为例,大致的步骤如下:先杀龟取出腹甲部分(有时也用背甲),接着进行一系列的前期整治工作,包括削锯、修整和打磨。在经过整治的龟腹甲背面,人们会进行钻凿处理。凿,是利用工具在甲骨上刻出略呈椭圆形或枣核形的凹槽;而钻,则是在一旁用同样的工具刻出圆形凹槽。这种单组的钻凿方式,通常遵循“钻右凿左”的原则,即先在右侧钻孔,再在左侧进行凿刻。钻凿时,通常会以龟腹甲的中缝,即人们常说的“千里路”,作为界限进行划分。具体而言,左侧半部分先进行钻孔,再在右侧进行凿刻;而右侧半部分则相反,先凿后钻。这样的操作方式保证了左右对称,使得龟背甲上的钻凿图案和谐统一。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实物背面照片和拓片,清晰地看到龟背甲上有钻有凿的痕迹。在占卜过程中,人们会在龟腹甲背面的钻凿处形成一个凹槽,然后使用火烧灼,这就是所谓的“灼兆”或“灼龟”。由于钻凿过的甲片部分已经变得很薄,因此,当高温烧灼时,正面相应位置会出现一种类似于“卜”字的裂纹,这种裂纹被称为“兆纹”。卜形兆纹示意图如下,其中兆纹被划分为纵向的“墨”(又称“兆广”或“兆干”)和横向的“璺”(又称“兆坼”或“兆枝”)两部分。观察可知,纵向的兆干与背面的凿相对应,而横向的兆枝则与背面的钻相吻合。因此,兆干与兆枝的方向均以“千里路”为中线,呈现出左右对称的特质。在占卜仪式上,人们观察龟甲正面烧灼后产生的卜形裂纹,这些裂纹被视为吉凶的直接预示。随后,根据裂纹的不同形态,占卜师会做出相应的吉凶判断,并在龟甲上刻写记录。若使用兽骨进行占卜,则通常选取牛等动物的肩胛骨,经过整治、钻凿、施灼和刻辞等步骤。这些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写的文字,即为我们后来所知的“甲骨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