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球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郎平职业生涯的启示 [复制链接]

1#

子岩

“铁榔头”

郎平是上个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女排精神的代表人物之一、当时中国女排的领军人物、世界女排杰出教练。无论如何,郎平是中国女排的象征。究其原因,郎平在其至今57年的生命中,除排球之外她没有从事过第二个职业,从来没有离开过球场,而她的工作始终在胜负之中挣扎。

每次郎平接受媒体采访时,她都会讲到自己很累、很辛苦、很想退下来,但在中国三大球运动中,她是唯一始终没有离开过球场的人,这么多年的坚持,成就了她的排球事业,也成就了中国女排。其实这话有不妥之处,应该是排球运动成全了她。

上个世纪80年代,在袁伟民教练带领下的女排,创造了三连冠的奇迹,创造了女排精神,鼓舞了一代国人。看看当时鼎盛时期的老女排的全家福,真是球星熠熠,之后老女排队员们纷纷离开了赛场,转行从事其他的工作,只有郎平留在赛场上。老运动员当运动天赋和才华不在时,只能选择其他的行业,开启人生的第二职业,可惜之后大部分老运动员都默默无闻,平淡无奇。只有郎平在女排教练的位子上超越了她的运动员生涯。

郎平离开女排之后选择到海外打球,退役后选择了女排教练工作,其辉煌之刻是带领美国队和中国排球队赢得了世界女排大赛冠军。郎平教练生涯也不是一帆风顺,球迷和业内曾经强烈质疑过她的执教水平能力,但没有能够阻挡她带领中国球队取得了奥运会冠军,郎平向世界证明了她的执教和能力。

职业的坚守

回顾郎平的成就,除了她的天分之外,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她的坚持以排球运动为终生职业。几十年如一日,从未放弃。当年指导她打球的教练、与她一起拼搏的队友、她指导过的年轻运动员,都已经离开了球场,只有她依然坚持不懈守在球场上。郎平一份职业的坚守,换来了一份事业的辉煌。各行各业都有这样坚持的人,股神巴菲特从小认定赚钱是他的最爱,而赚钱最直接的方法是投资,所以他选定投资是自己的职业。今年已经80多岁的巴菲特,每天去办公室,看着基本相同的财报,孜孜不倦,寻找着可以赚钱的投资,终于他得到了股神的美誉。

巴菲特的合伙人查理·芒格也是如此,每天做着同样的事情,寻找着投资标的,90岁的人了,仍然没有退休的欲望,外人眼中,他职业的坚守已经到了令人称奇的地步。笔者认识一位大学教授,大学毕业后就留校教课,再也没有离开校园,今年已经70多岁了,依然活越在讲台上,一门统计学课讲了几十年,讲的出神入化,表现了他对教育的热爱和执着。

职业精神

现在的一些年轻人毕业后,随便的进入一个行业,找一份工作,没有几天就换另外一份工作,有不合适的感受,马上换工。其实任何一份工作都是需要时间去感受,需要经过艰难的“忍痛期”,才会有机会喜欢上一个行业或职业,才机会体会到这个行业的可爱之处。很可惜部分年轻人不可以接受“忍痛期”,自然谈不上有深度的坚持,也就不可能对行业有所了解。

今天,大学生有个共同的特点是学什么不干什么,就是说放弃了在学校学习的专业,走到社会另辟蹊径,捡起一个全新的专业从事,如果再缺乏坚持,跳来跳去,工作稳定不下来,一定会失去职业机会,自然成全不了自己的事业。

回过头来再说郎平,她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她身上的女排精神,和她带领中国球队取得的战绩,更重要的是在于她几十年来如一日,从事着一份压力超强的工作,但从未放弃,这就是职业精神,是辉煌事业的基础。

-END-

长按识别,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