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孩子“恶搞”古诗词的另一面
如今,凡是和孩子有关的事,都会引起人们特别的关注。前不久,一个有关小学生“恶搞”古诗词的事儿从上传到下,说的是近来在广州的一些小学里,《静夜思》、《春晓》和《望庐山瀑布》等经典古诗词经孩子们按原韵律另行填词后,被“恶搞”得面目全非。此事引起了老师、家长和社会各方人士的焦虑和关心,在上,大家的看法也是众说纷纭,有人撰文认为“小学生恶搞古诗词很危险”;有人则提出“对小学生‘恶搞’不能一笑了之”。不过,我在细读了孩子们所谓的“恶搞”诗词后,却感到,为什么对孩子们勇于改编古人诗词的事,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恶搞”,而没有看到此事的另一面,即孩子们内心深处的那种独创性、创意型的精神价值呢?其实,孩子们拿古人的诗词来开涮,本来就是以娱乐玩耍的成分居多。就以所谓的《静夜思》“恶搞”版来说,诗曰:“床前明月光,李白打开窗,看见EX光,牙齿掉光光”,其中的“EX光”,是孩子们常看的一部动画片里一种很厉害的光线武器,孩子们拿着这种新版诗词武器来“攻击”对方,充其量只是孩子间的打闹取乐,是谈不上有什么“恶搞”的深意的。相反,孩子们的创意性思维及创新精神往往就体现在他们日常的玩耍游戏生活中,对此,我们每个人都会忆起童年时代属于自己的那一幕幕既是“*点子”又富于创意的淘气生活场景。鲁迅先生对孩子在玩耍中体现出的无尽想象力和创造力也早就说过:“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而如今我们许多人在评判孩子的行为时,常常就忘了孩子们这一基本的美好天性,孩子稍有“越轨”之举,就呵斥为不听话、没规矩,甚至贬为“恶搞”之类,而对孩子在事件中所体现出的具有独立性和创意性的精神品质往往就视而不见,这对孩子们来说不仅是不公平的,也是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要保持和延续一个民族的创新精神,就必须首先保护好孩子们勇于创新的天性和活力。为此,面对孩子时而出现的“离经叛道”之举,我们不要总是习惯性地去进行禁止、压制,正如台湾作家龙应台所说的,我们必须学会面对孩子的“背影”,而不能总是希望孩子面对着你,听你训斥而最终成为一个听话的“乖孩子”。当然,对孩子成长中的有些作为和做法,大人们可以进行一定的沟通和引导,但千万不要动辄以“恶搞”之说来泯灭其自主创意的天性,很难想像,如果我们的孩子将来都成了只唯命于古人、大人而没有自己头脑的谦谦君子,这抑或是喜悦,还是悲哀?